乌鲁木齐中路沿街居民向“新民帮侬忙”求助,家门口马路上跑车、摩托车“炸街”现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高分贝的轰鸣一直持续至深夜,尤其到了周末晚上更是变本加厉。沿街居民饱受噪声折磨,经常在睡梦中被惊醒,实在是苦不堪言。

机车呼啸疾驰而过

“最近每晚都被机动车的轰鸣声吵醒,周末想睡个安稳觉简直是奢望。”家住乌鲁木齐中路安福路的郭先生向记者大倒苦水。郭先生家位于4楼,紧邻乌鲁木齐中路,“炸街”车辆带来的噪声让他苦不堪言。“各种跑车、摩托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有时是单辆,有时则是好几辆成群结队,轰鸣一直持续到深夜,一晚上能被惊醒好几次。”

据郭先生介绍,近期乌鲁木齐中路上的“炸街”行为愈发猖獗,车辆数量和出现频次都大幅增加,周末晚上更是达到高峰,甚至会持续到凌晨两三点。“睡得正香时,‘轰’的一声,几辆车疾驰而过,楼下的电瓶车都被震得报警,大半夜来这么一下,真的能把人吓出心脏病!”郭先生还提到,有一次深夜被吵醒后,他来到窗边观察,并用手机抓拍到了机车“炸街”的视频。

视频中,深夜空荡的马路上,两辆摩托车闪着灯光一前一后飞速驶过,骑手们“全副武装”,油门踩到底,发出尖锐刺耳的轰鸣声。“有时候是摩托车,有时候是跑车,大多都是成群结队的,那一阵接一阵的轰鸣声,吵得人根本无法入睡。”

临街居民苦不堪言

记者前往现场进行走访,据居民反映,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到长乐路段是“炸街”的高发区域,且沿街分布着不少居民楼。记者看到,该路段的乌鲁木齐中路为双向两车道,道路并不宽敞,两侧人行道宽度约3米,沿街房屋与马路距离极近,朝向马路的窗户基本都紧闭着。


乌鲁木齐中路沿街民居紧挨马路

居民们告诉记者,沿街大多是老旧房屋,本身隔音效果就不佳,加之乌鲁木齐中路无论白天黑夜,车流量都较大,噪声不断,居民们平时基本不敢开窗。白天还能勉强忍受各种嘈杂声,可到了晚上需要休息时,噪声就变得格外恼人,尤其是半夜遇到机动车“炸街”,窗户都会跟着震动,发动机的轰鸣声让人烦躁不已。

居民们还透露,一些“飙车党”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与激情”,满足个人追求炫酷、刺激的心理,私自对车辆进行非法改装,加装扩音设备,对车灯、排气管等部件动手脚,以此营造风驰电掣的“拉风”效果。这些经过改装的车辆发出的轰鸣声尤为刺耳,严重干扰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尽管居民们已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深夜“炸街”扰民的问题,但整治效果并不理想,“炸街”现象依旧频繁出现。

查处整治有法可依

机动车“炸街”该如何整治?实际上,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特别增加了对机动车“炸街”等噪声扰民行为的管控,并对相关违法行为作出了罚则。其明确规定,机动车的消声器和喇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如违反该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处罚。

此外,《上海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4-2026年)》也对机动车噪声监管有专门部署,其中明确要科学划定机动车禁行禁鸣的路段和时间,依法设置相关标志、标线,并向社会公告。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噪声超标“闯禁”、乱鸣号、“炸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在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路段,逐步推广建设查处机动车违法鸣号的非现场执法设备,以提升执法效率。

目前,市民们纷纷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有效整治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炸街”行为,还市民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心脏病都要吓出来了!”上海市中心街区机车深夜“炸街”,沿街居民饱受折磨

栏目编辑:陈浩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李晓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