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七年(597年)十二月,隋文帝杨坚突然下旨,将南征岭南得胜归来的重臣虞庆则处以极刑,罪名是蓄意谋反。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人们的猜疑,因为虞庆则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宰相,如果他想要谋反的话,为何不在南征领兵期间呢?这显然是个冤案,那么文武兼备、功绩显赫的虞庆则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一、隋朝功臣
虞庆则的先祖本姓鱼,曾为建立大夏政权的赫连氏效力,因此定居于灵武,成为当地豪强。北周时期,虞庆则的父亲虞祥任灵武太守,后迁居于京兆栎阳(今陕西临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虞庆则自幼练习武艺,成年后更是勇武非凡,“有胆气,善鲜卑语,身被重铠,带两鞬,左右驰射,本州豪侠皆敬惮之”。
之后,虞庆则折节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为人”。549年,文武兼备的虞庆则在高颎的推荐下担任石州总管。没过多久,隋国公杨坚矫诏辅政,大概还是在高颎的引荐下,虞庆则成为隋文帝的心腹,参与了篡位相关事宜,并劝说杨坚杀光北周皇室。杨坚称帝后,虞庆则“进位大将军,迁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城郡公,营新都总监”。
二、降服突厥
开皇二年(582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率领大军南下,隋文帝立即调兵遣将进行反击。虞庆则被任命为元帅,率军驻守弘化。在与突厥的较量中,虞庆则因按兵不动,导致偏将达奚长儒损失惨重。可是隋文帝没有责怪虞庆则,还让他担任宰相。此时的虞庆则,与高颎、杨雄、苏威并称“四贵”,是朝中最显赫的官员之一。
突厥分裂后,沙钵略可汗请求隋朝派遣重臣前去谈判,于是在开皇四年(584年),虞庆则承担了这一重任。在谈判的过程中,突厥并不愿意臣服,欲与隋朝分庭抗礼。经过一番较量后,突厥首领们“皆拜受诏,因即称臣朝贡,请永为籓附”。之后,沙钵略可汗还赠送虞庆则一千匹马,“又以女妻之”。对此,虞庆则没有请示隋文帝,而是擅自接受了。
三、受到猜忌
对于这件事,隋文帝虽然没有追责,但已经引起了他的反感。在平定陈朝后,隋文帝举行了一次宴会。期间,虞庆则竟然与杨素发生激烈争执,双方互相揭短,闹得十分不快。随着天下的统一,隋文帝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他对那些帮助自己夺取天下的人十分忌惮,担心他们会效仿自己,因此杀掉了不少开国功臣。
开皇十七年(597年),“岭南人李贤据州反”。隋文帝杨坚直接点名虞庆则,让他率兵出征。当时,虞庆则的妻弟赵什柱“与庆则爱妾通”,担心事情被发现,于是散布谣言,说虞庆则不愿出兵,结果引起了隋文帝的不悦。在平定叛乱后,虞庆则派赵什柱回京汇报军情。可是赵什柱却诬告虞庆则“谋反”。于是,猜忌心极强的隋文帝处死了虞庆则。
参考资料:1.《隋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