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案件背景

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因房屋权益和拆迁补偿款分配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这类纠纷不仅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还与拆迁政策、房屋产权归属等因素紧密相关。本案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围绕拆迁安置房屋的权益归属以及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展开,对于明晰拆迁安置纠纷中的法律责任和权益界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典型范例。

二、案件详情

(一)原告主张

孙浩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一是确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号房屋相关权益归孙浩所有;二是孙浩分得拆迁款100 万元;三是三被告支付租金损失 48 万元。

孙浩称,孙父、孙母系夫妻关系,育有孙悦、孙浩、孙杰、孙莹四子女,孙父于2008 年 4 月去世,孙晓系孙浩与前妻所生之女。北京市朝阳区 H 号院落于 2010 年拆迁腾退,签订《房屋搬迁腾退补偿协议书》时,应安置人口 3 人,分别为孙母、孙晓、孙浩,认购总标准安置面积 150 平方米,孙浩应享有其中 50 平米安置面积。上述院落腾退时,认购安置房屋 2 套,分别是北京市朝阳区一号和二号。依照相关政策、规定,孙浩依法享有北京市朝阳区 H 号院落拆迁腾退时总安置面积 150 平米中的 50 平方米安置面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号的房屋相关权益应由孙浩享有。原房本孙父是产权人,孙浩结婚时父母答应给他三间正房,1995 年在院中间隔了院墙,拆迁时孙浩不知情,孙莹向拆迁办提供伪证,私自签订家庭协议,姐弟四人的签字都是孙莹所签,所有拆迁款都被孙莹领走,孙浩诉求孙莹归还属于自己的部分拆迁款和腾退的楼房。

(二)被告答辩

孙母、孙莹、孙晓均辩称不同意孙浩的诉讼请求。

(三)法院查明

孙父、孙母育有子女四人,分别是孙悦、孙浩、孙杰、孙莹,孙晓系孙浩与前妻所生之女,孙父于2008 年 4 月去世。2010 年 4 月 30 日,孙莹作为孙母等人的代理人和拆迁腾退办公室签订《房屋搬迁腾退补偿协议书》,约定乙方原房屋地址为朝阳区 H 号,乙方居住正式房屋建筑面积 262.48 平方米,现有本村村民户口 2 户 3 人,应安置人口 3 人,分别为孙母、孙晓、孙浩,甲方应支付乙方腾退补偿款 2281341.60 元,乙方应在 2010 年 5 月 3 日前完成搬家并将原房屋交甲方拆除。2010 年 5 月 4 日,孙母和 Y 公司签订两份《房屋买卖合同》,购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号房屋和二号房屋,总价分别为 263782.40 元和 479182.40 元。经询问,被告称 H 号院内房屋由孙父和孙母建造,原告未建设过房屋,孙浩称孙父、孙母曾说过将房子给孙浩,但未举证,孙母对此不认可。腾退补偿款由孙母领取,购买安置房屋的价款亦由孙母支付,目前两套房屋均已交付,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三被告称未出租过房屋,两套房屋分别由孙母和孙晓居住。另查,《房屋腾退补偿安置指南》规定了被腾退户认定、人均标准安置面积、房屋补偿费计算以及奖励费用等内容。

三、裁判结果

原告孙浩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乡一号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权;

原告孙浩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支付被告孙母、孙晓二十五万元;

驳回原告孙浩的其他诉讼请求。

四、案件分析

房屋权益认定

孙浩作为H 号院被安置人,基于《房屋腾退补偿安置指南》对拆迁所得利益享有相关权利。孙浩虽主张父母将院内三间房屋归其所有,但未提交证据,且离家多年未与父母形成共居关系,其关于院内三间房屋归其所有的主张难以支持。根据《腾退补偿安置指南》,孙浩享有 50 平方米的购房指标,安置人口为 3 人,安置面积共计 166.32 平方米,其主张一号房屋相关权益归其所有不违反法律及拆迁政策规定,法院予以支持。

拆迁补偿款分配

H 号院拆迁所得腾退补偿款共计 2281341.60 元,孙浩享有的拆迁腾退补偿款不足以支付一号房屋的购房款,因一号房屋购房款由孙母从拆迁安置补偿款中支付,所以孙浩需就其购房款及其个人享有的拆迁腾退补偿款的差价部分向其他被安置人支付,具体金额由法院综合确定。

其他诉求分析

一号房屋面积超出孙浩可获得安置面积,超出部分法院参照房屋市场价值、购买价格等酌情确定。孙浩要求分得拆迁款100 万元的诉讼请求,因获得的拆迁款尚不足以支付一号房屋购房款,难以支持;其主张租金损失 48 万元,因未提交证据,法院亦难以支持。

五、胜诉办案心得

精准把握法律政策:处理此类拆迁安置纠纷,必须精准掌握拆迁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财产权益分配的法律规定。明确被安置人的权益范围、拆迁补偿款的计算方式以及房屋产权的认定标准,为案件处理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在本案中,正是依据这些法律政策准确判断各方权益。

全面审查证据材料:全面收集和严格审查与案件相关的证据至关重要。本案中,对《房屋搬迁腾退补偿协议书》《房屋买卖合同》《房屋腾退补偿安置指南》等证据进行仔细审查,通过对证据的分析和相互印证,梳理出拆迁安置的真实情况和当事人的权益状况,有力地支持了诉讼请求和法院判决。

深入剖析法律关系:深入分析案件中涉及的各种法律关系,理清拆迁安置关系、房屋产权归属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从拆迁安置的实施、房屋的购买到补偿款的领取和分配,准确把握各环节法律关系的变化和相互影响,有助于准确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性质和法律责任。

注重庭审应对策略:在庭审过程中,合理运用证据,清晰阐述观点,针对被告的抗辩进行有力反驳。同时,注重与法官的沟通,准确传达案件关键信息,引导法官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例如,在庭审中通过对证据的展示和事实的陈述,清晰呈现出孙浩作为被安置人的权益状况,获得法官的认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