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2月21日报道: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浪潮中,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于今天召开数字化转型与科研工作会议,正式发布《"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并与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该学院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关键步伐,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教学全流程重塑和全员数字素养提升,为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探索出可参考的实施路径。


战略合作构建创新生态圈

此次签约明确了新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学院高质量发展路径。学院将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在AI+教育教学领域的先进经验,推动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智能化变革;同时依托闵行区科协的科创网络,共建科普教育基地,协同开展师资AI专项培训计划,并组织AI科普周、AI技术开放日等主题活动。未来三年,学院计划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在闵行区落地更多"AI+教育"实践场景。

这一合作体系并非孤立行动,而是与学院现有产教融合实践形成有机衔接。目前,学院已与奇安信科技、长扬科技合作建设面向企业的护网工作团队,使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掌握AI辅助漏洞排查等实战技能;与飒智智能联合开发的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则将AI驱动的工业数据采集优化等企业需求直接融入课程设计,形成"企业出题、师生解题"的协同模式。

三年行动重塑教学全流程

《"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提出明确的量化目标:通过三年行动重塑3个AI+专业,建设50门AI+课程、10本AI+教材、5个AI+实训项目,启动专项研究基金,构建校级人工智能基座。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已率先在AI通识课程建设领域取得突破。基础教学部副主任金晓磊介绍,学院专属智能体平台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起五大模型联动的垂域知识库平台,全面覆盖"教学三件套"全场景,实现习题生成、作业批改等环节的AI全流程赋能。

全员培训夯实数字素养

作为行动方案启动环节,学院于2月18日-20日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高强度研修。培训邀请上海市政协经济金融委常务副主任阮青、上海开放大学肖君教授等专家,聚焦AI技术在教育评价、资源开发等场景的应用实践。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教授现场演示的AI辅助备课技术,仅需输入教学目标关键词即可生成包含知识点图谱的教案框架,引发教师群体广泛关注。数据显示,90%参训教师已掌握基础AI工具操作,多数教师开始尝试将智能评价系统融入教学设计。

"通过AI生成的数字孪生模型,学生可先在虚拟环境完成工艺优化,再进入实体车间验证,教学效率与安全性同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程德宝的实践案例,印证了AI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价值。这种转变已延伸至学生创新领域,天择书院通过"数据之门"平台孵化的智能家居应用、工业互联网监测工具等创新项目已达23项。

六大任务体系支撑转型

为实现系统性变革,学院规划了覆盖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维度的六大任务体系:在专业建设方面,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专业群,推动5个示范专业智能化改造;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包含《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通识课程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在教学改革方面,引入智能助教系统,开发N个AI赋能应用场景;同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覆盖教学管理全场景的智能化中枢平台。

为保障方案实施,学院建立双轨保障机制:成立由书记、院长领衔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转型工作;组建专家委员会提供战略咨询。同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计划三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AI+教育项目孵化,并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持续提升机制。

分阶段推进数字化转型

根据规划,2025年将重点启动人工智能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建设;2026年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与经验凝练;至2027年形成可复制的"闵职院模式"。学院院长表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打破'单兵作战'思维,我们正通过'课堂—平台—产业'闭环机制,探索产教协同新范式。未来将持续深化'AI驱动、产教联动'育人模式,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实战素养的技术尖兵。"

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深入推进,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正以AI技术为支点,撬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变革。这场涉及教学模式、管理机制、产教融合的全方位革新,不仅为职业院校智能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本,更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