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公婆去世后,王秀珍含辛茹苦地将小叔子抚养长大,供他读书,终于将他送进了北大。
本以为他功成名就后会回家团聚,可这些年来,他从未归家,只是定期寄钱。
“工作再忙,难道连回家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带着疑问,王秀珍决定亲自去北京看看。
可这一趟探望,让她目睹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真相,心瞬间揪紧了……
01
时光如梭,十八年前的往事恍如昨日。
那年,王秀珍嫁给了李家村的李大勇。李家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温馨踏实。
婆婆张兰和公公李老实待她如亲生女儿,从不给她脸色看。
张兰常说:"秀珍啊,你是个有福气的,也让我们老两口享了福。"每当这时,王秀珍都会红着脸笑,心里满是甜蜜。
李家的老二李永强那时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是个瘦瘦小小的孩子。
王秀珍心疼他太瘦,每天变着法子给他补营养。
李永强吃着嫂子精心准备的饭菜,总是甜甜地叫一声"嫂子",那声音比蜜还甜。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深秋夜晚,张兰和李老师赶着三轮车去镇上送晚菜,在回村的路上遭遇车祸,双双离世。
当时的王秀珍刚生下女儿小雨不久,还在月子里。
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她浑身发软,可又不敢倒下。
她强撑着赶到医院,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可最终还是没能等到两位老人醒来。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李大勇像是变了个人,整日沉默不语,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外,似乎还在等着父母回来。
小叔子李永强更是受不了这个打击,整夜整夜地哭,白天在学校也魂不守舍,成绩一落千丈。
王秀珍强忍着自己的悲痛,一边要照顾刚出生的女儿,一边还要安抚小叔子。
每天晚上,她都会把李永强抱在怀里,轻声安慰:"永强,别怕,嫂子在这里。"看着怀里这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村里人都说她傻,背后议论纷纷:"这王秀珍也真是的,自己还坐月子呢,干嘛要管小叔子的事?让他爸再娶个媳妇多省事。"可王秀珍根本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她始终觉得,李永强就是自己的孩子。看着孩子日渐消瘦的身影,她心如刀绞。
为了让李永强恢复元气,王秀珍甚至把自己的奶水分给他补充营养。
那时她刚生产不久,奶水充足,小雨吃不完。看着小叔子瘦弱的样子,她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这个决定。
邻居们知道后都说她糊涂,可她只是淡淡地说:"这孩子可怜,刚失去爹妈,总不能连口奶都喝不上。"说这话时,她的眼里满是母爱的光芒,那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深情。
02
日子刚有起色,噩运又一次降临。李大勇在工地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造成下半身瘫痪。这个打击差点击垮了这个家,但王秀珍咬牙撑了下来。
她每天天不亮就去镇上的菜市场摆摊,傍晚收摊后还要给饭店洗碗。即便累得腰酸背痛,回家还要照顾瘫痪的丈夫,辅导两个孩子功课。
李永强很争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拿到成绩单,王秀珍都会认真地在家长签名处写下自己的名字,虽然歪歪扭扭,却饱含骄傲。
"嫂子,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李永强总是这样保证。
让王秀珍心疼的是女儿小雨。这个懂事的女孩在上初二时,偷偷办了休学手续去打工。当王秀珍发现时,小雨已经在县城的服装厂工作了一个月。
"妈,让我帮帮你吧。永强哥哥学习那么好,咱们不能让他辍学。"小雨恳求道,眼睛里闪着倔强的光。
王秀珍抱着女儿痛哭:"你还这么小,怎么能去打工?"
但最终,她不得不妥协。因为她知道,女儿说得对,不能让李永强的未来也断送在这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李永强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这个消息轰动了整个李家村,村民们纷纷来道贺,称赞王秀珍教子有方。
临行前夜,王秀珍熬夜腌制了一大罐咸菜,那是李永强从小爱吃的。
"永强,在外面遇到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别自己扛着。"王秀珍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叮嘱。
"嫂子,等我毕业了,一定让你和哥过上好日子。"李永强坚定地说。
就这样,李永强离开了村子,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起初,他还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说学校的趣事,说北京的见闻。后来,电话越来越少,他总说要准备考试,要做家教赚钱。
03
大学毕业后,李永强告诉家里,他在北京一家单位当了公务员。
这个消息让全村人都羡慕不已,邻居们时常夸赞王秀珍:"你把这孩子教育得真好,这下可有享福的日子了。"王秀珍总是笑笑,心里却惦记着远在北京的小叔子。
每个月,李永强都准时往家里寄钱,数额比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都要多。
每次收到汇款单,王秀珍都会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生怕丢了。
可她更希望能见到李永强本人,而不是这些冰冷的数字。
他很少回家,连过年也只是匆匆待两天就走。
每次回来,王秀珍都会提前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可李永强总是说没时间,匆忙扒几口饭就要赶回北京。
"工作忙,领导安排任务,走不开。"这是他常用的理由。说这话时,他总是低着头,不敢看王秀珍的眼睛。
王秀珍心里越来越不安。电话里,李永强的声音总是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有时候她半夜给他打电话,总能听到背景里嘈杂的声音。问他怎么这么晚还不休息,他就说在加班,马上要开会。
照片上,李永强的笑容看起来有些勉强。他发来的照片总是西装革履,看起来很体面,但王秀珍总觉得他比上次见面时更瘦了。
那双曾经明亮的眼睛,如今布满血丝,眼神也不如从前坚定。直觉告诉她,事情可能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终于,在一个深秋的早晨,王秀珍下定决心要去北京看看。
她攒了半年的钱,连李大勇的药都省着买,就为了能凑够这趟车费。
临行前,她特意腌了一罐咸菜,那是李永强从小最爱吃的。
她记得小时候,李永强总爱趁她腌菜时偷偷抓一把尝尝,每次都被咸得直喝水,可第二天还是忍不住去偷。
带着咸菜和满心的期待,王秀珍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一路上,她想着待会见到李永强时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可是,当她按照李永强提供的地址找去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愣住了——那里哪有什么高档小区,分明是一片在建工地。她颤抖着拨通李永强的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
04
天色渐晚,饥肠辘辘的王秀珍走进路边一家面馆。
她的心里乱极了,不知道该去哪里找李永强。正当她准备点餐时,邻桌几个外卖员的对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老李今天又是双班啊?" "可不是,这孩子太拼了,听说还要还高利贷。" "长得挺斯文的,说是北大毕业的,怎么干起这个来了?"
王秀珍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就在这时,一个消瘦的身影推门而入。
王秀珍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就在这时,一个消瘦的身影推门而入,身上穿着带着logo的外卖服装,手里提着送餐箱。
是李永强。
当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李永强手中的保温箱砰然落地,热汤洒了一地。他的脸上血色尽失,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