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9年4月,一路漂泊的苏轼从徐州被调任湖州知州。当时,王安石变法如日中天,耿直的苏轼对新法持反对态度,而后很快就经历了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乌台诗案。



从宋太祖建立宋代以后,因为文字批评朝政而被关在狱中,甚至面临杀身之祸的,苏轼是第一个。

在牢狱当中,苏轼以为自己活不成了。所以就给自己的弟弟交代后事,写下了这一首《狱中寄子由二首》,今天读来,满是心酸。



第一首诗写对弟弟的思念。首联“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就是对自己遭受如此不幸的痛苦的哀嚎。由于自己的过错,自身和家庭将会遭遇可怕的灾祸,甚至还会连累弟弟和许多朋友。除了祈祷,除了忏悔,还能做什么呢?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想到自己这个坎应该是过不去了,身后自己的一家可能都需要连累弟弟来照顾,苏轼心头感到非常沉重。兄弟之情,自己做哥哥的尚且没有给弟弟做什么?反而因为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而连累到自己的兄弟,苏轼也是于心不忍。



当然,此时的苏轼还不了解,就在自己在狱中的时候,弟弟已经把自己的家人接到商丘和弟弟同住了。

第三联是苏轼表达出内心悲痛的语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本来人死了以后,哪里的青山都能够埋葬,自己在狱中死了也就死了。但是这世界空余弟弟一人,倘若遇到空山夜雨的时候,未免独自伤神。



两人很多年前在一起读书,很喜欢韦应物的一首唐诗:“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这两句诗也是对昔日两个人共同读书场景的一种回顾,也是对自己死后弟弟夜雨枯灯凄凉场景的一种想象。

最后两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更能够呈现出深挚的兄弟之情。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如果有来生,咱们再继续今天的兄弟之情。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之情,在文学史上被很多人称颂。两个人也都留下了很多的作品,我们今天从字里行间当中,依然可以读懂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深挚情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