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39岁。仅仅一年之后,他所建立的王朝便土崩瓦解,曾经效忠于他的将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了皇位,建立了大宋。
这场权力更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才帝王的崛起,柴荣如何奠定后周霸业?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柴荣继位,当时的中原依旧处于群雄割据的乱局之中。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目标。
文有王朴、范质辅政,武有赵匡胤、李重进、张永德等猛将相随,柴荣的统治班底堪称五代最强。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让后周的国力达到了五代时期的巅峰,甚至让北方的辽国都为之胆寒。
然而,就在他即将亲率大军,收复幽州,彻底改变中原局势的关键时刻,王朴突然暴毙。
这一变故,不仅让柴荣痛失最重要的智囊,后周的政治格局随之而变。
北伐途中离奇染病,柴荣的死真的是意外吗?
朴死后不到一个月,柴荣正式出征北伐,后周军队战无不胜,仅用42天便攻下三关三州,直逼幽州。
然而,就在他准备发动总攻的前夜,他突然身染重病,剧烈咳血,无法继续指挥作战。
柴荣在此前没有任何严重病史,这病实在令人费解,更蹊跷的是,当他召集众将讨论攻取幽州时,所有将领竟然一致反对进攻,仿佛早有默契
柴荣深知,北汉、南唐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不堪一击,真正能威胁到后周皇权的,只有握有重兵的禁军将领。
更可怕的是,他已经无力深究,因为他的病情急剧加重,不得不撤军回京。
赵匡胤的崛起,后周为何在一年内覆灭?
回到汴京后,柴荣立刻做出一系列安排,他解除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兵权,将其外放,又将李重进调离京城,试图削弱禁军将领的权力,确保幼子柴宗训顺利继位。
然而,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将殿前都点检的位置交给了赵匡胤。
柴荣并不知道,赵匡胤早在整顿禁军时,便秘密拉拢了大批亲信,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960年初,一则“北汉、契丹联合南下”的假消息传来,宰相范质等人慌忙命赵匡胤率军出征。
赵匡胤离开京城后,仅行军二十里,便在陈桥驿停下,随后发动兵变,逼迫众军“黄袍加身”。
短短几日之后,赵匡胤回到汴京,轻而易举地逼迫后周群臣交出政权,6岁的柴宗训被迫禅位,后周灭亡。
虽然真相是残酷的,但柴荣仍然称得上是五代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如果他能再活十年,整个中原的历史或许都会被改写。
但现实却是,他的突然离世,使得后周陷入了政治真空,而赵匡胤早已暗中积蓄力量,在最恰当的时机发动兵变,取而代之。
柴荣的怀疑以及布局都来的太晚了,也可以说是赵匡胤才能谋略了,最终朝代更迭,后周终究成为了历史上短暂出现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