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到底要写些什么?

林深


其实作者在第一回就交代得很清楚了。

其中有一段对话:

空空道人问石头: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的回答是: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在书中叫对话,在作者,自然是自问自答,但讲得很清楚——写三条:

框架是家族或者个人兴衰;

主角是女性,也就是为闺阁列传;

顺便自己写点诗。

PART.01

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 异样女子 ✦

为什么这些异样女子值得记录呢?

很简单: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所以,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有着深刻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其中“情”与“痴”成为许多女性角色的主导情感,而“才”与“善”则是这些人物的主要特质。

这种性格的多样化,并非仅仅是文学创作的技巧,而是曹雪芹对于个体命运和社会背景深刻理解的体现。

而且,这些特征是交叉的,他笔下的不是扁平人物。

例如“小才微善":

初看起来,黛玉的判词是“咏絮才”,这是“小才”;

宝钗是“停机德”,这是微善。

但宝钗何尝无才,黛玉又何尝缺德呢?

至于“情”与“痴”,自然更是反映了她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受。

她们并非对立的,而是合一的。

PART.02

因为有《金瓶梅》在


✦ 扬长避短✦

《红楼梦》的另一大主题,是对家族兴衰的刻画。

通过对家族命运的描写,探讨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

家族的兴衰不仅仅是外部社会因素的结果,也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

贾府的败落,不仅是财富的流失,更是社会道德腐化和家庭成员性格缺陷的集中体现。

这种家族命运的描写,使《红楼梦》成为一部超越个人情感的社会历史画卷。


《红楼梦》这个结构模式,是典型的扬长避短。

所谓“长”,自然是基于他本身的经历,曹家的地位,以及对上层社会的了解。

以上这一切,他有丰富的细节可以填充。

另外一个“长”,当然是诗词歌赋。文人写作,这是强项,不可能放弃的。

那么,哪些是曹雪芹的“短”呢?

恰好是阴谋论者最喜欢的宫斗宅斗。

没办法,因为有《金瓶梅》在。

我们现在觉得《红楼梦》比《金瓶梅》强,但曹雪芹和脂砚斋是不敢有这种妄想的。

那是中国最威名赫赫的世情小说,最顶级的存在。

《金瓶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写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之一,其最为强大的地方之一便是对“宅斗”以及权力斗争的深刻描写。书中的女人,尤其是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物,不仅在情感上争风吃醋,更在家族内部权力的斗争中施展心机和手段。这种“宅斗”文化的深刻剖析,反映了传统封闭式家庭中的性别压迫、家族利益争夺以及人性的阴暗面。

PART.03

个体性格与命运的碰撞


与《金瓶梅》注重性别冲突与欲望勾心斗角不同,曹雪芹更加注重的是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层面的探讨。

✦ 没有宅斗 ✦

与《金瓶梅》注重个体欲望和家庭内斗的写法不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意识地避开了这种对女性内斗的细致描写,尽管作品中有不少关于女性命运的悲剧和复杂情感,但它并没有把“宅斗”作为核心内容来描写。

与《金瓶梅》注重性别冲突与欲望勾心斗角不同,曹雪芹更加注重的是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层面的探讨。

正因如此,尽管《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众多,人物间的感情冲突也不乏精彩之处,但这些冲突多是表现为个体性格与命运的碰撞,而非以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为主线展开。


所以,钗黛之间的冲突,到书过三分之一就完全停止。王夫人埋头念佛,邢夫人、尤氏则是完全满足丈夫的愿望,甚至还不惜帮助丈夫满足愿望。

凤姐作为出名的醋坛子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可她针对的主要也是贾府的资源,她在贾府管理事务时始终展现出强烈的权谋手段,清除尤二姐手段固然毒辣,但也只是这一切的延续,

作者始终没有将焦点聚集在这种“宅斗”式的女性争斗上,而是更多地展现了家族成员的复杂人性以及他们在外部社会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过于“宅斗”的描写,正是出于对《金瓶梅》写作风格的反思与选择。

PART.04

一种更深邃的思考

在传统社会制度之下,无论男女,其命运注定是由社会背景与家庭出身所决定的


✦ 更为深远 ✦

与《金瓶梅》注重揭示封建家庭中人物的欲望与勾心斗角不同,《红楼梦》试图探索更为深远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的命运主题——即在传统社会制度之下,无论男女,其命运注定是由社会背景与家庭出身所决定的,而非仅仅依赖个人的手段与权谋。



这是一种更深邃的思考,也是一种更强大的自信。凭着这种自信,他才超越了金瓶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