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是胶东地名中的常用字,此次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个名带“崖”字的村庄,它具体叫作“黄土崖”,位于招远市梦芝街道的辖区内。
从地图上看,黄土崖的位置相当醒目——该村地处招远城西,架旗山游乐园、龙王湖公园、黄金阁公园都在村庄东边不远,206国道也从附近穿过。从招远市区乘车前往金岭、蚕庄等地,黄土崖村可谓必经之地。
(▲黄土崖村的位置示意)
关于黄土崖村的由来,《招远县地名志》收录的说法是:明初,阎氏由招远城里迁此建村,取名阎家庄,后来王姓也从城里迁来(与阎姓有姻亲关系),以村西靠近黄土高崖,更名为黄土崖。
黄土崖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这并不影响该村是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其历史底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知名“古景”,二是曾出过进士。接下来首先从“古景”说起。
在古代,很多州县都有“八景”“十景”之说,招远县也不例外。根据清顺治版《招远县志》的记载,当时的“招远八景”分别是:普照晨钟、温泉晚浴、黄冈(岗)返照、张画先春、架旗阴雨、祥光烟月、公署乔松、仙洞石门。
通过字面就可以看出,八景当中的“架旗阴雨”描述是架旗山的风光,而这座山就在黄土崖村旁。而除此之外,另外一景“黄岗返照”亦在这周边。也就是说,古代“招远八景”当中有两景都在黄土崖村附近。
对于“黄岗返照”的位置,清代招远县志记载道:架旗山之东,平冈前峙,名黄土崖。西连雾云诸峰,崖为长河所啮,势陡峻。每当羲驭既没,其回光所薄,倍加炳焕,有如初旭朝升。杜工部诗有云:“返照入江翻石壁”,若为吾邑咏也。
而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招远文史资料》第1辑的考证,“黄岗返照”具体位于黄土崖村西北方位的一处黄土高岗周边。据说旧时“岗下有河,终年流水不断,高岗时为河水所啮蚀,势陡峻,并于附近冲旋而成一深水潭。每当日落西下时,日光经塘水折射,日影倒映入水中,返照岗上,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煞是可观,谓之黄岗返照。”可惜后来因改造自然和水流变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就已岗平河枯,古景不复存在。
(▲黄金阁公园,图片拍摄者:徐军)
但根据招远文史学者徐军先生的介绍,原有的“黄岗返照”虽已难寻旧貌。但招远前些年在黄土崖村东面不远处修建的黄金阁公园在地形和意境上跟“黄岗返照”颇有相似之处,让人有“见今思古”之感。
(▲上图为尝试用AI生成的黄岗返照效果示意)
以上就是对黄土崖村古今两处知名古景的介绍。接下来再简单聊聊该村的进士。
根据史志资料记载,黄土崖村考取的进士来自村里的王氏家族,他的名字叫王声溢(字东崖)。其具体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金榜题名(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在仕途方面,他曾任山东章丘县的教职(一说教谕,一说训导),宣统年间还担任过四川荣昌县知县。再后来,王声溢返回故乡设私塾教授弟子,人称“东崖夫子”,至民国前期还活跃在招远文坛中。据说其当年旧居,现仍存于黄土崖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