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彭老总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长征期间,毛主席和彭老总就生出了嫌隙。少不更事的林彪不愿走“弓型路”,嫌弃主席带着红军在大山绕远路,便写了一封信,递交了中央,提出“要彭德怀代替毛泽东,指挥红军”。



听到此消息的毛主席大怒,批评林彪是“小娃娃,懂什么行军打仗”。建国十周年,也就是1959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会议。心直口快的彭德怀看不得百姓流离失所,便写了一封“万言书”(其实只有几千字),又惹得毛主席勃然大怒。

随后,庐山会议的议题从“纠左”改为了“反右”。城府颇深的林彪也褪去了稚嫩,率先批判彭老总。因此风波,老总离开了一线工作岗位,赋闲在家。到了1965年9月,不甘寂寞的彭老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提出“希望中央能让自己到农村工作。”

住在菊香书屋的毛主席看过信后,思索了很久。几天之后,毛主席让秘书亲自给彭老总打电话,约他早上8点半到颐年堂谈话。



彭老总考虑到毛主席的作息,就说:“要不我还是晚上来,省得耽误了主席休憩的时间。”秘书却说:“主席特意交代,你就早上来。”

到了约定时间,彭老总乘车,提前来到了约定地点。老远就见到了远处一个身形魁梧的老者,披着大衣,望向大门方向。彭老总一眼就认出了这人就是主席,急忙走了过去。两人互相看了看,毛主席率先开口:“咱俩有好几年没见了,你还好吧。”

那时,彭老总年近古稀,两鬓斑白,身形佝偻,只一双眼睛还很锐利。老总便回答道:“托您的福,我还好。”两人聊天的过程中,彭老总再一次提出了重新工作的请求。毛主席却说:“如今北边局势不稳,工厂要大规模转移。我还是希望你去大西南,主持三线建设,防止到来的战争。”



彭老总满脸忧愁,回答道:“我没干过工业啊,怕辜负了中央的期望,还是去新疆搞农业。”毛主席又说:“中央决定的事情,不好更改。不会可以学吗?有很多专业的师傅。”就这样,彭老总还是乘坐火车,来到了西南。

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见到毛主席了。从1966年开始,国内进入了特殊时期。彭老总因历史问题,被带到了北京,接受了批斗,于70年代去世。在此期间,尽管彭老总多次给毛主席写信,但毛主席都没有回应。

之所以毛主席选择不见面,彭老总也很纳闷。后来,彭老总才知道,根子原来是在高岗身上。



高岗是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能力很强,四十年代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解放期间,高岗来到东北,协助林彪,稳定了东北的民生,为前线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后勤保障。

1950年10月2日下午,中央书记处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毛主席认为出兵援朝已经是万分火急。因为林彪是四野司令员,东北边防军是他的老部队。本来毛主席是想让林彪率军入朝,但由于林彪性格上的因素和身体上的疾病,无法担此重任。

毛主席便想到了彭老总,老总是解放军的副总司令,还是军委副主席,具有几十年的征战经验。由他率军出征,是最理想的人选。彭德怀领兵在外,高岗就一直留在东北,继续为志愿军提供物资供应。



彭老总和高岗配合默契,两人携手打赢了朝鲜战争。回国后,彭老总也不贪功,直言高岗有一半的功劳。谁曾想,高岗这个野心家,“里通外国”,还畏罪自杀,惹出了大乱子。也许正是这个因素,才让毛主席附带着想到了彭老总,才选择迟迟不和老总见面。

参考资料:《毛泽东年谱》 中央文献出版社、《高岗传》 赵嘉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