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陈晓旭说到,十二岁时,自己没能如愿进入芭蕾舞学校,却阴错阳差进了话剧团。
也就是在鞍山市话剧团,她得到了出演87版《红楼梦》的机会。
下面是她演讲的第二部分。
说到幸运,我每次的幸运都是先有一个打击,然后才有之后的豁然开朗。就像是老天给我关上一扇窗,然后又给我把一扇门打开了,逼着我走另外一条路,这另外的一条路,总是通向一个更美丽的远方。
第二次,就是出演红楼梦的机会。
我要是谈我的前半生的话,有三个最重要、能够引导我人生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的人。
十二岁时,我经历了梦想的破灭,我就躲在家里看书。
我上学时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我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写作文,但是我不喜欢上数学课。我们邻居所有的孩子,写作文、考试的时候都会来找我帮他们写,但是一上数学课,我就头疼。
那时候我就第一次看到了红楼梦,对我影响最大的第一个人就是曹雪芹。
那个时候我看《红楼梦》,刚好看到林黛玉的那种多愁善感,那种心境跟我当时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特别能产生共鸣。
全场笑声。
我就把林黛玉的每首诗全部都抄写在我的日记本上,就这样,我第一次认识了红楼梦这本书。
之后我又重新看了一遍。
刚好我在18岁的时候,全国招聘宝黛钗的演员,我就以毛遂自荐的方式给导演写了一封信,还把我对红楼梦和林黛玉的理解写了很长很长的几页纸,给他寄过去,同时把我自己写的诗也给他寄了过去。
后来导演在一周内就立刻给我回了信,是他亲笔回的。我觉得很意外,因为全国有上万封的信。
后来王扶林导演告诉我说,“我们在上万封的信中能够发现你,而且是我自己给你回了信,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在他们所接触的所有的十几岁的演员中,没有人像我这样,对红楼梦这本书写一个分析,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写上自己的感受,他觉得非常非常的特别。
他就立刻让我到北京去跟他见面。
见面之后他们还当面考我,问我有没有看过原著?他说所有来我们这里的小演员,都只是通过连环画或者越剧了解过红楼梦。
我说我看过原著。
他们当时就提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你知道十二钗里妙玉的判词是什么吗?
我觉得我的记忆力还算不错,往往能记住书里面精华的部分,所以当时我就给他背了妙玉的判词,他们就很惊讶。
讲这段话的时候,陈晓旭底气很足,很明显,她对当年自己的表现是很满意的。
所以我想,我的演技并不是最好的,我在剧组里并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为什么会选中我演林黛玉,最后王导演说,你的综合的气质,我们认为是最像林黛玉的。
《红楼梦》之后,我演了《家春秋》,就来到了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之后,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大家都把林黛玉和陈晓旭中间划一个等号,感觉好像陈晓旭这个名字已经被淡忘了。也有一些剧组来找我演一些其他的角色,但是我总是拿林黛玉的这个角色去衡量。
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真的是觉得没有再合适我的角色了,而且从我自己的性格的角度,我不太可能为了去扮演一个好的角色,到处去找导演,或者去在这个圈子里跟别人做一些交流。
所以那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处于一个很迷茫的状态,在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明星当中的明星,却无事可做的状态。
好像又回到了12岁的那个时候,第二次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在家里面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