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红楼梦里的贾政,觉得他古板迂腐,甚至有些假正经,有他在的场合,宝黛钗等姊妹都不大耍的开,很有些拘束,而只要他不在,第一个蹦起来的一定是宝玉。

年少时读红楼,自然也是不喜欢贾政,因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天底下所有父亲的影子:严肃并严厉,正经且不苟言笑,总是训教子女,从来没有个好脸色。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加上结婚生子,为人夫为人父之后,重新审视贾政这个角色,竟然有些理解他同情他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男性都会遇到的中年困境。

贾政的中年困境,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在教育子女上,尤其关于贾宝玉的教育上,他是受到了很多掣肘的。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宝玉挨打一回,贾政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教育(教训)宝玉的机会,但他依然没能将鞭子进行到底。

先是被妻子王夫人拦住,接着是贾母得知此事,迅速赶来。这婆媳二人对贾宝玉来说,可是整个贾府最大的保护伞,有她们在一日,贾政就休想全须全尾地管教宝玉。




王夫人阻拦是因为两人的长子贾珠去世,如今夫妻二人只有这一个儿子了,不管好赖,作为母亲的王夫人,是想着他只要健康成长就行,其他都是次要的。

但贾政不这么看,他自己昔日酷爱读书,但因为后来被皇上额外赐了官,所以就没有走科举之路。他对贾宝玉这个带着奇异光环出生的儿子,是寄予了很大期望的。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贾宝玉根本就不爱读书。不仅如此,又因为自己母亲贾母的溺爱,让他自幼在女儿堆里长大,因此,贾政错失了很多当面教育宝玉的机会。

因此,贾政受到的最大掣肘,还不是妻子王夫人,而是自己的母亲贾母。这跟现如今的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情况很相似。

俗话说,隔辈亲。一般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都是百般疼爱的,这种疼爱其实很多时候已经越了界,不是简单的疼爱,而是溺爱了。

但他们往往不自知,甚至在孩子父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还会横插一脚,不管好坏对错,先把孩子护在头里。长此以往,孩子自觉有人维护,渐渐就变得有恃无恐,想再教育过来就变得十分困难。




贾宝玉很多时候不正是仗着有祖母护着他,所以才做出那么多让贾政不能容忍之事来吗?如果一开始,他就被贾政全面管教,小时候不在姊妹丛中,后来也不搬进园子,他又会长成什么样呢?

但这一切都不是贾政所能决定的,在母亲面前,他是个孝子,既然老太太疼孙子,他能有什么好说的?管不了就不管了吧,反正老太太高兴就好。孝顺孝顺,顺就是孝嘛。

贾政的第二个中年困境,跟自己的仕途有关。前八十回里,曹公没有明确交代政老爷官场上的事,但作为读者,我们都能感觉到,贾政在仕途上,是不大顺畅的。

说白了,他的职位虽然不算低,做到了工部员外郎,但这个官不是自己走正儿八经的科举之路得来的,而是因为皇帝体恤老臣,得知荣公有两个儿子,除了长子袭爵外,又额外赏赐了一个官给次子贾政。

就这样,原本酷爱读书的贾政,就放弃了通过参加科举进入仕途,而是直接走马上任了。这样一来,他在仕途上的局面就很尴尬,没有师承,没有同门,朝堂之上未免显得孤单,被排挤也很正常。




而且,因为性格原因,为人正派的贾政,在仕途上也很难有什么升迁和大作为,反正只要不犯错就很不错了。当然,要指着他的俸禄养家,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既然这个官是皇帝赏赐的,他除了接受,也别无选择。

只能说,政老爷在仕途上,多多少少应该是有些憋屈的,是有些不称意的,因为自己的官不是考中进士后按照流程安排的,而相当于靠着祖荫走了一个捷径。这看上去很美,其实对政老爷来说,无异于断送了自己原本好好的前途。

不仅如此,朝堂之上还可能被戳脊梁骨说风凉话,诸如自己没什么大本事,但靠着祖上的一点功德,竟然也做了官。诸如他这官儿可大了去了,自己一场试没考,皇帝亲封的。他因此被同僚们看不起或者各种讥讽,想必都是有的。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政老爷关起门来跟一群清客讲谈学问,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活成自己,才能找回过去酷爱读书的那个荣国府二少爷。

家务生计吧,他不仅不擅长,说了也没人听;教育儿子吧,自己又不能往狠了管;日常政务吧,朝堂之上甚至没有一个同进退的盟友。对贾政来说,他的中年困境可以说是无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愈发苦闷,愈发孤独。

贾政的第三个中年困境,跟家族败落有关。应该说,面对贾府的败落,贾家内部还是有几个清醒之人的,比如秦可卿,比如贾探春,比如贾政。




就荣国府这一房来说,贾政是二房,他是贾母次子,按理说,承继家业的重担应该都在长房这边,也就是贾母长子贾赦身上。

实际上,荣国府的爵位就是贾赦袭的,但是荣国府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贾母明显更偏爱二房,也一直跟着贾政这一房生活,反而是长房搬出别院另住。

也因此,继承荣国府家业的重任似乎就落到了二房身上,而像后来被封了贵妃的元春,有着传奇出生方式的贾宝玉,以及后来做了王妃远嫁的贾探春,都出自贾政这一房。

所以,贾政虽然没有袭荣公爵位,但他对家族兴衰似乎更敏感更清醒也更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点在元春省亲那年元宵灯谜上我们也都看得出来,他对眼前之事所暗示的征兆是有强烈的预感和共鸣的!

但同时,他又是无力且无奈的,首先是整个荣国府,他没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因为贾母才是那个幕后真正的“大佬”,而且,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也在暗中掌管着整个荣府。

家事上有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在操持,贾政无处插手,无法干预,他不像宁府的贾珍,整个宁府就他是老大,他的话有很强的威慑力和执行力,这样不受掣肘和制约的权力,无论好事坏事,都很容易做成。




但在荣国府,显然不现实。不仅在家里贾政说了不算,就整个荣国府将来的兴衰大事上,贾政也不擅长,不是他学不来,而是仅靠他一人之力,想要扭转走下坡路的家族,无异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太不现实了。

作为贾府的文字辈子孙,贾政明明预感到了家族的败落,但他却束手无策,他在中年的困境中越是不断挣扎,就陷得越深,就越是难以自拔。

就像后来的贾母,眼见江南甄家被抄,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可她已经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了,她又能怎么办呢?就像凤姐病倒后暂时理家的探春一样,她明知贾府积弊甚深,但也只能在局部修修补补,其实于事无补,可她一个姑娘家又如何逆天改命呢?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其实比心死更可哀的,是明明预知了故事的结局,但身在局中的你,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见着那艘满载家人亲朋的大船缓缓下沉,直至沉入海底,与它一起被永久埋葬。

冬天来了,又是一场搓绵扯絮的漫天大雪,只是那个存在了百年的家族,早已轰然倒塌,只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耳边若有若无地传来一群青年男女争相联句抑或是猜谜的欢笑声,那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从来都没发生过?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