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长直播答疑专场重启!▼

如果你对学习「宏观知识」有困惑...

▼ 扫描下图二维码 加小雅免费领取 ▼

2 小时课程视频 + 4000 字助教笔记


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陈述类知识」和「程序类知识」。

陈述类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定义、概念、原理等,可以通过语言直接陈述出来。

程序类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涉及技能、操作步骤及认知策略,通常表现为自动化行为。

我们在提到一门学科时,会下意识给它分个类。

比如说,会计,肯定会涉及很多程序类的知识;中国财政史,大概会被归类到陈述类的知识中。

很多人都会认为,程序类的知识是更有用的——毕竟一旦学到,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立刻就能上手。

而当学习陈述类知识时,你学到的会是一个个概念、一个个命题。

不过,这两种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学渣」们来说,想让自己的大脑快速提升,变得灵活活跃,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学习陈述类知识,将「概念」和「命题」结成一个个「知识块」,再构建知识间的纽带。

在大学里,着重「程序类知识」的应用学科,与着重「陈述类知识」的基础学科,往往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

程序性知识,如工程、商科等应用学科,力求达到「天花板」。学习者通过四年时间反复触摸其纹理,参研其结构,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突破,更上一层楼。

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则专注于构建脚下的「阶梯」,不断提高自己在屋里的高度,并不在意「天花板」在哪。

孤阅开设了讨论美国司法大案的课程。

点击链接,联系小雅咨询:

平时,在讨论这些案件及其裁决背后的精神、产生的意义时,我们可能会听到有人用一句「两国体系不一样」搪塞过去。

诚然,中美采用的是不同的法系,司法实践有诸多不同。

然而,在任何地方法律的根基都是正义与逻辑。

如果用表层的「体系不一样」,就一笔带过这种根基上的相同,那就是把一门复杂的学科学成了一种单纯呆板的「程序类知识」。

若是如此学习,也难怪学了知识,却无法迁移应用。

学习应用学科时,钻研其背后的原理,往往比尽快掌握表面的程序类知识更重要,因为前者才是融会贯通的根本。除去无法改变的天赋不谈,「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往往就出现在这里。

「学霸」们就算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也能自发摸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渣则往往缺乏这种内驱力。

好的老师、好的教育体系能够弥补这一差距。但现实是,应试教育之下,老师们的指导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学霸」,你大概已经不需要通过别人提供的书单来获得知识了。

你只需要通过几个关键词,就能自己发掘一系列关键问题。只要明确了这些问题,你就能够在这些问题的框架下展开深入的研究。

在 AI 时代,你甚至都不必再依赖传统的搜索技巧:AI 已经可以帮助你迅速梳理整个领域的知识,从课程大纲到学术文章。

你只需列出几个大问题,系统就能根据问题提供相关资料,比如名校课程大纲、名师讲座,等等。

如果是讲座,你还能用工具将其转化成文本,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关键词提取,迅速筛选出重要信息。

这正是孤阅对同学们的愿景: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能够灵活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快速理解和掌握任何领域的复杂内容。

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工具库,无论面对什么问题,你都能立刻展开研究,而不是当伸手党;只需要给出几个关键词,你就能迅速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清晰知识框架。


想掌握这样的思维方式,既需要正确的方法,也需要以十年为单位,不断燃烧迸发的强烈好奇心。

它驱使我们在了解一门的基本框架后,迫不及待地探究下一门的深意;它让我们在解开一个谜题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未知。

这种持续的好奇心,是推动我们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原动力。

拥有这种自我驱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可怕学习者」,就是孤阅追求的教育目标。

这听起来像是在「画大饼」,但是孤阅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许多同学也已经尝到了这种方法的成果。

保持好奇心并非易事。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热情也容易消退。


如何才能培养并维持这种珍贵的品质?

答案是「输出」。

无论是定期记录学习笔记,还是尝试自己写文章,或是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这些输出行为都能为我们提供持续探索的动力。

当我们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分享者,就算一开始观众寥寥无几,我们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就像许多人为人父母后突然开始努力提升自我。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既不容易掌握,也不容易教授,但这是值得去做的。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是,孤阅的目标不只是「授人以渔」,更希望孤阅的同学们还能养出「自己的鱼」来。

▼ 船长直播答疑专场重启!▼

▼ 扫码加小雅▼

获取免费向船长提问的通道


看更多深度好文





编辑 | 恺宸

排版|琳玥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