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我擦了擦额头的汗,跟着媒人刘婶走进张家的院子,心里七上八下。

“别紧张,张家姑娘懂事,保准你满意。”刘婶笑着安慰我。

张母热情地迎上来:“快进屋,饭菜都准备好了!”

晚饭后,张母有些为难地说:“家里房间紧张,今晚你就和大姨子凑合一下吧。”

我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大姨子已经笑眯眯地拉着我进了屋。

半夜,我突然惊醒,借着月光,我看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01

1985年的深秋,我还是个年轻的粮站职工,每天和村里人打交道,日子过得平淡却踏实。

那时候粮站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来排队交公粮。

我二十五岁,身高一米七五,虽说不上特别英俊,但也算清清秀秀。

只是生性腼腆,见了姑娘就脸红,所以一直耽搁着没成家。

村里的大妈们经常打趣说:"大海啊,你这样的好后生,怎么还找不到对象呢?"

家里人总念叨这事,尤其是我妈,隔三差五就叹气:"你看隔壁李家小子,比你小两岁,孩子都会走路了。你说你这孩子,整天就知道工作,也不知道打扮打扮自己。"

每当这时候,我就假装没听见,钻进自己的小屋里看书。

其实我也想找个对象,但在我们那个年代,谈恋爱不像现在这么自由,大多都是托媒人说合。

村里的刘婶倒是经常给我介绍对象,可不是对方看不上我这个粮站的小职工,就是我觉得不来电。

在粮站工作是个稳定的活计。每天要称重、记账、开收据,虽然忙碌,但也充实。

粮站里就我和站长老刘两个人,他年纪大了,体力活基本都是我来干。

老刘常说:"大海啊,你小子实在,就是太老实了。这年头,光老实可找不到媳妇。"

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秋收刚过,来卖粮食的人特别多。

我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在忙活,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姓王的老大爷送来了几袋新收的稻子。

"大海啊,帮我搬几袋子。"老大爷满脸笑容地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稻子,专门留着给你们粮站的。"

我连忙过去帮忙,这些老乡都是常来的,我和他们都很熟悉。

刚搬了两袋,突然听见老刘喊道:"大海,供销社的张主任来电话,说下午要来验收上个月的账目!"

我一听就慌了神,上个月的账目还没整理完呢。

这一分神,手上的劲儿没收住,那个已经用了好几年的旧麻袋突然裂开了一道口子,米粒哗啦啦撒了一地。

"哎呀!"我惊呼一声,赶紧蹲下来收拾。

这年头,粮食多金贵啊,一粒都不能浪费。

可是看着满地的稻谷,再想想下午要来的账目检查,我的心里直打鼓。

02

正当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忽然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我来帮你吧。"

抬头一看,是个穿着藏青色棉袄的姑娘,眼睛很大,皮肤白净,笑起来特别温柔。

阳光从她背后洒下来,给她整个人镶上了一圈金边,那一刻,我感觉时间都停住了。



"发什么呆啊?"她已经蹲下来开始收拾稻谷,"这么多粮食,你一个人得收拾到什么时候?"

她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条干净的手帕铺在地上,把收拾起来的稻谷都放在上面。

我这才回过神来,连忙道谢。

王大爷在一旁笑呵呵地说:"这是供销社的小张啊,真是个好姑娘。大海,你小子有福气,遇上好心人了。"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老刘又在喊:"大海,你快来看看这账目!"

"你先去忙吧,这里我来收拾。"姑娘抬头冲我笑了笑,那笑容明亮得像秋日的阳光,"对了,我叫张秀兰。"

"我叫王大海。"我呆呆地应了一声,转身往办公室走,心跳得厉害。

没想到,这个平凡的秋日,会因为一袋破了的稻谷,和一个叫张秀兰的姑娘,而变得如此特别。

原来她是张家村的,今年二十三岁,在供销社当售货员。

她说起自己的工作时眼睛亮亮的,说最喜欢和乡亲们打交道。

"你们粮站辛苦,我们供销社也不轻松。"她一边把稻谷装进手帕,一边说,"前两天刚进了一批搪瓷缸子,都是城里最新款式的,可受欢迎了。"

她说话的声音很好听,不急不慢的,像是在讲一个动听的故事。

我偷偷看她的侧脸,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红晕。

"对了,"她突然问道,"你们粮站是不是缺麻袋?我记得仓库里还有几条新的,我去帮你拿一个来。"

我连忙摆手:"不用麻烦了,这点米很快就收拾好。"

"有什么麻烦的,本来就是邻居。"她站起身,拍了拍裙子上的灰,"你等着。"

不一会儿,她真的抱着一个新麻袋回来了。

我们一起把地上的稻谷装好,她还帮我把麻袋口缝得整整齐齐的。

临走时,她笑着说:"以后小心点。"

那笑容让我看得有些痴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期待去供销社送货的日子。

每次去,她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

有时候供销社人多,她忙得团团转,但还是会抽空递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03

记得有一次,我去送货时碰上一个醉汉在供销社闹事,非说货物缺斤少两。

张秀兰一个人周旋,我看不下去,上前帮腔。

那醉汉扬言要打人,被我和其他顾客合力劝走了。

事后,张秀兰红着脸说:"谢谢你,大海。"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还有一次,我去供销社正好赶上下雨。

她见我没带伞,特意跑到柜台后面翻找了好久,终于找出一把青花伞:"你先打着,改天再还给我。"



我接过伞,发现伞柄上还系着一条粉色的丝带。

她见我盯着丝带看,赶紧解释:"啊,那是...那是我姐系的。"

说完就转身去招呼别的顾客了,只是我分明看见她的耳朵红得像熟透的柿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和张秀兰的关系越来越熟络。

虽然没说过什么暧昧的话,但每次见面,她那温柔的笑容都让我心跳加速。

我开始留意自己的穿着打扮,特意去县城买了两件新衣服,还学着用了点护发油。

老刘见了直摇头:"你小子,看来是开窍了。"

村里人都很热心,没多久就有人看出了端倪。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正在院子里的檐下整理账本,村里的媒婆刘婶突然来访。

她打着伞,一进院子就开门见山:

"大海啊,婶子看你老实本分的,工作也稳定,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找个对象了。"刘婶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笑眯眯地看着我,"最近常去供销社啊?"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里的笔差点掉在地上。

刘婶这一句话,让我既期待又害怕。

期待的是,或许能有机会正式去张秀兰家提亲;害怕的是,万一她家不同意,那以后去供销社都会很尴尬。

"你觉得供销社的张秀兰怎么样?"刘婶笑眯眯地问道,眼睛滴溜溜地转,"我可是把你们的事都听说了。前天下雨,她还特意给你送伞,是不是?"

我的脸一下子红了,支支吾吾地说:"她...她挺好的。"心想这村里的消息也传得太快了。

"光说'挺好的'可不行,"刘婶板起脸,"我听说前两天县里机械厂的会计也托人去提亲了,人家可是吃商品粮的。"

我心里一惊,攥紧了手中的账本。

刘婶见状,语气缓和下来:"不过你也别着急。我跟她家里人提过你,他们对你印象不错。要不...我带你去她家坐坐?"



"真的可以吗?"我激动得差点从凳子上跳起来。

"可以是可以,"刘婶话锋一转,"不过听说张家大闺女还没说人家,你去了可要注意分寸。"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04

就这样,第二天傍晚,我就要正式去张家相亲。

我妈比我还紧张,一大早就开始给我收拾打扮。

我穿上新买的藏青色中山装,头发用护发油梳得锃亮,还喷了刘婶特意带来的"巨力"牌花露水。

"记住了,说话要大方点,该表态的时候要表态。"我妈一边帮我整理衣领一边叮嘱,"你看看你这孩子,平时伶牙俐齿的,怎么一见姑娘就不会说话了?人家秀兰多好的姑娘,你可别让人家等太久。"

"妈,我知道了。"我心不在焉地应着,脑子里全是张秀兰的影子。

十月的傍晚,秋意渐浓。

我跟着刘婶走在乡间小路上,远远就闻到了桂花的香气。

张家的院子不大不小,收拾得很干净,几棵桂花树开得正艳,月光下影影绰绰的。

刚进院子,就听见里屋传来压低的说话声:

"妈,你让姐姐别总板着脸。"

"桂芝,你也是,人家小伙子条件不错,你别吓着人家。"

"我这不是替妹妹把把关嘛..."

张母赶紧出来迎接,是个很健谈的人,五十来岁的年纪,看起来很和蔼。

她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哎呀,比照片上还精神!快进来坐。"

屋里,张秀兰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不说话,脸红红的,时不时偷瞄我一眼。

我看她今天特意换了件粉色的毛衣,衬得人更加清秀动人。

张桂芝坐在张秀兰旁边,比妹妹长得更高一些,穿着时髦的喇叭裤,举止很干练。

她开门见山地问:"王大海,你在粮站工作,以后有没有提干的机会?"

"现在还没有,不过站长说过几年可能会有机会。"我如实回答。



张母就打断她:"桂芝,你这孩子,一上来就问这个。"转头对我笑道:"别理她,你们年轻人多聊聊。"

我注意到张秀兰也偷偷瞪了姐姐一眼,张桂芝却若无其事地继续问:

"那工资待遇怎么样?"

"每月四十二块钱,年底还有奖金。"

张母听了很满意:"稳定就好,比那些个体户强。秀兰,你觉得呢?"

张秀兰抬起头,轻声说:"挺好的。"

05

我在张秀兰家吃完饭后,外面天色已晚,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上映出一片朦胧的光影。

张母拉着我的手说:"大海啊,你住得远,今晚就别回去了,在我们家住一晚吧。这个点回去,路上黑灯瞎火的多不安全。"

我连忙推辞:"不用麻烦了,我骑自行车很快就到家。"

张母却不依不饶:"这怎么能行?你看看外面,连月亮都躲进云里了。再说了,难得来一趟,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聊呢。"

刘婶也帮腔道:"对对对,住下吧。你要是这么晚回去,你妈非担心死不可。我刚才已经让人帮你通知家里了。"

我偷瞄了一眼张秀兰,见她低着头不说话,耳根却红得厉害。

张母看出了我的犹豫,笑着说:"就这么定了,我去收拾房间。"

因为房间不够,张母安排我和张桂芝住一间。

这个决定让我有点意外,张秀兰也愣了一下,欲言又止。

张桂芝却很爽快:"没事,我打地铺就行。反正我平时就喜欢睡硬板床。"

张母送来新被子时,特意压低声音说:"桂芝这孩子,从小就懂事,你别见外。"又叮嘱我:"有什么需要就说。"

我连连点头,心里却在想着张秀兰刚才欲言又止的表情。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隔壁传来细微的说话声:

"秀兰,你觉得这个王大海怎么样?"

"妈,你别问了..."

"我看他挺老实的,就是太腼腆。"

"那姐姐跟他睡一屋合适吗?"

"你这孩子,想什么呢?你姐姐是什么性格,我还不知道?"

我的心思也跟着飘忽不定。

想起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她给我送伞时的笑容,帮我收拾稻谷时的温柔,还有那次在货架前不小心碰到她的手,她红着脸低下头的样子。

每一个画面都那么清晰,让我心跳加速。

夜深了,院子里的蛐蛐叫声此起彼伏,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桂花的香气透过窗缝飘进来,混合着新被子的棉絮味道。

张桂芝在地铺上翻了个身,突然轻声问:"睡着了吗?"

"还没有。"我下意识回答,心里却莫名紧张起来。

从小到大,我还从没和一个姑娘同处一室。

"我听说你经常去供销社。"张桂芝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每次来都要在柜台前站很久。"

"嗯,工作需要。"我谨慎地回答,手心开始冒汗。

"就只是工作需要?"她停顿了一下,"我看你每次来,衣服都挺整齐的,头发也梳得很好。"

我没接话,只是盯着天花板发呆。

06

想起每次去供销社前,都要对着镜子反复确认自己的形象,就觉得有些难为情。

屋里安静了一会儿,张桂芝突然叹了口气:"秀兰那丫头,从小就比我讨人喜欢。上学的时候,老师喜欢她;工作了,顾客也喜欢她。她就像那春天的桃花,招蜂引蝶的。"

"你们姐妹俩都很好。"我客气地说,心里却想起张秀兰那温柔的笑容。

张桂芝轻笑一声:"你这人,说话真是太实在了。怪不得秀兰说你老实。"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就装作要睡觉的样子,翻个身背对着她。

房间里又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狗叫声断断续续传来。

迷迷糊糊间,我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

借着窗外的月光,我看到张桂芝不知什么时候坐在了我的床边。

她穿着单薄的睡衣,头发散在肩上,眼神复杂地看着我。

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想坐起来,却被她按住了肩膀。



她的手微微发凉,让我打了个寒战。

"大海,你知道吗?"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我听不懂的情绪,"我其实一直在关注你。从你第一次来供销社,我就注意到你了。你和其他人不一样,不会趁机占便宜,也不会说那些轻佻的话。"

我的心跳得厉害,额头上冒出冷汗。

房间里太安静了,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张桂芝继续说:"你为什么只看上我妹妹?我比她大两岁,更懂事,工作也比她稳定。供销社主任说过,年底要提拔我当副主任。我们在一起,前途更有保障。"

我想开口说话,可嗓子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此时,张桂芝却慢慢靠近我,我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香皂味,我一个大小伙子哪里禁得住这种诱惑。

我心里顿时撺起了一团火,我的脑子里一片混乱,最终我咬紧牙关将手伸向张桂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