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来留给人民大会堂的工期就很短,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只给了不到一年的工期。作为献给建国十周年的礼物,1958年都过去了一大半,人民大会堂才开始正式动工建设。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走着,哪晓得到了1959年的4月初,中央大厅的一根柱子居然断了。
这时候,剩下的工期只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了。
正文
1959年的四月初,这一天上午时分,张浩急匆匆的跑来工地上找到沈勃,两人刚一碰头,张浩也不含糊,直接就说:“糟糕了!中央大厅的一根柱子断了”。
沈勃一听,立马询问详细情况。
“现在只靠着钢筋在支撑着,情况不容乐观啊!”
还好,还好,事情还没有到最糟糕的地步,沈勃赶紧跟着张浩一起,来到了现场。柱子断的地方,位于中央大厅西南端楼梯间的二楼。
只见那根柱子的中间有着一段肉眼可见的裂缝,用尺子一量,乖乖,居然有20多厘米。凑近一看,能看到裂缝里面完全没有混凝土,全是依赖着12根钢筋在苦苦支撑着上面两层的结构。这一幕可吓坏了沈勃,这样的情况完全是超过了钢筋所能承受的极限了,谁也不知道,下一秒这12根钢筋会不会承受不住压力了。
沈勃紧皱着眉头,他让人赶紧去施工现场,把施工指挥部的人找过来。他此刻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办法,就是先用大木柱,把周围的大梁从上到下先支撑着,缓解一下钢筋的承受力。
在等施工指挥部的这段时间,张浩这才有空详细说了情况。
原来,这天的上午时分,张浩一行人按照惯例,带着小榔头仔细的检查每一根柱子。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每一根柱子都是完美的,但是要了解内部情况,就得借助小榔头的敲击了。当小榔头敲击到这根柱子的时候,听到了很明显的空洞声。于是乎,检查的人手上加大了力度,使劲一敲打,乖乖!直接敲出来一个大洞!
随着这个大洞,还裂开了一个20多厘米的大口子。
经过他们的仔细检查之后,发现这一整段柱子的中间压根就没有混凝土,只有在表皮上有着一层比较薄的沙浆和钢筋粘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上面两层结构的重要,完全只是依赖着柱子里面的12根钢筋在支撑着,时间一久,倘若内部的钢筋发生了弯曲,那这带来的事故,是谁都没法承担的!张浩一行人也被这突来的状况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这才赶紧跑去工地上,找到沈勃主持大局。
等施工指挥部的人赶来以后,大家就在现场研究分析,到底为何会造成这柱子出现空洞的情况?
经过大家伙的仔细分析,这才发现,原来是在给柱子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疏忽,漏放了过梁插铁,等加补以后,因为插铁太过于密集,再加上粗骨被插铁挡住了,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只有砂浆沿着模板流下来了,也就造成了柱子内部没有混凝土,用力一敲打,直接就砸出来一个空洞。
问题找出来了,也及时弥补了,但是,这根柱子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其他的柱子是不是也会出现“空洞”的现象呢?大家伙心里都闪过这个念头。
于是乎,大家开始对其他厅室的柱子也开始了敲打检查,等检查到人大常委会办公场所的时候,有的柱子,在敲打根部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很不正常。用力一敲,也出现了空洞的现象,有的柱子空洞甚至扩大出三十多厘米高,而且形状也很不规则。仔细检查,发现和和中央大厅的那根空洞柱子一样的问题,都只是在表面蒙上了一层比较薄的混凝土,内里面的混凝土压根就没有浇灌进去。
大家伙经过反复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其他柱子的空洞现象,和中央大厅的那根空洞柱子的原因完全不一样。
除了那根柱子是疏忽之外,其他的空洞柱子是在立模工作结束之后,在停歇的短暂日子里,恰好遇到了一场大雪,那些积雪在柱模里面冻结成了冰块,在浇灌混凝土的时候,这些冰块没有引起重视。于是乎,靠木模部位的冰砖融化一点,灰浆也就跟着漏下去一点,而中间的冰块被混凝土包裹着,没法融化,大部分的混凝土就没有下去,也就造成了空洞的现象。
出现这个“柱子空洞”,引起了大家伙的警惕和注意。
在5月13号这一天,专门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对整个大会堂的工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具体的分配工作是这样的:
1:工程总指挥部/各分指挥部:抽调技术人员进行检查;
2:各专业/各分段设计人员:按照结构专业的方式,有重点的进行检查;
3:组织各使用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使用要求;
4:北京建筑设计院:组织一批有经验的老工程师组成检查组,主要负责两个工作:检查图纸/检查施工的质量;
5:吴晗副市长:牵头组织在北京的一些外省专家,到现场进行检查。
经过这次大检查,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总共有差不多一万个。也得亏是这次大检查,在抢工期的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施工的质量,不然在使用的时候,埋下的这些隐患一旦爆发出来,那可真是一连串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