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所谓的人生赢家
大概是城里一套房,农村一栋楼
毕竟在城市只是过客,农村才是家
平时游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
这才是幸福,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
另外,农村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好
通路,通电,还有通网络网
通燃气和快递到达,也是基本配置了
在农村盖房,宅基地是永久性的
平时没有物业管理费,也没有停车费
最多后续交点电费,几乎没花销
能够留住农村的房子,就是留着了根,
在外打拼累了可以回来歇一歇
回农村建房的朋友,是越来越多
为父母改善居住条件的心情很迫切
但都是外行,真正懂建房的人却很少
基本上是掉进一个又一个的坑里
中间花了不少冤枉钱,
最后房子还有一堆质量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基础施工”
老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很多自建房的基础问题频发,
甚至引发房屋开裂、倾斜等严重隐患
关于自建房基础施工,
我整理了最容易掉坑的6个点
都是过来人的血泪经验总结
最近准备建房的朋友,建议学习一下
学会了,可以有效帮你省钱和避坑
有空的话,可以接下来慢慢看
没时间的朋友,先收藏起来,以后再看
1、地基未做地质勘察,盲目选择基础类型
2、基础埋深不足,忽视冻胀影响
3、盲目自信,自拌混凝土,配比不当
4、为了省钱,浇筑混凝土不做模板
5、自作聪明,化粪池做到基础内部
6、偷工减料,不做垫层
不得不说,现在赚钱越来越难了
建房投入大,能省则省
很多人在基础施工之前,
不愿意花一点小钱,做一下地质勘察
认为凭经验就足够了
其实地基土,都存在厚薄不均,
还有软硬不均等现象
若地基处理不当,
特别是在房屋重量偏心的作用下
很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最后造成房屋倾斜
虽然不做地质勘察,是普遍现象
而且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存在基础问题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最近房屋倾斜的案例,还真不少
比如下面这个2层半的房子
觉得以前的老房子几十年都没问题而且是砖基础做放大脚现在依然依然不怕出问题
当年为了省钱,直接做条形基础
前些年发现房屋倾斜
并且逐年在加剧
一家人担心倾斜会导致房屋坍塌
为了避免房屋倾斜继续加大
不得已买下邻居的宅基地
自己建新房,并用房子来抵御侧推力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大量的短梁
分别支撑老房的外墙
还好起到了效果,倾斜停止了
不过,这2栋房子也变成了一个整体
别以为基础看不到,感觉是白花钱等到房屋出现裂缝和倾斜,那时再后悔,想办法加固
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说实话,一辈子可能也只会建一次房子再怎么省钱,也不该动基础的脑筋否则花费几十万的血汗钱建房,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听我一句劝,还是做下地质勘察
性价比最高的做法,
是用洛阳铲探明土层(至少3米深)
判断是否为淤泥、流沙或回填土
如果是软土地基
那建议采用桩基础或筏板基础
为了省钱,很多朋友会选砖混结构,
基础自然是最便宜的“条形基础”
不管什么基础,都需要有一定的埋深
通常是不小于0.5米,并且要挖到老土为止
因为老土的土质密实,
建房之后,地基的沉降量最小
有些包工头不懂装懂,
也为了讨好房东接到项目
说不用开挖太深
直接在平地上砌筑放大脚
说他这样建房几十年,没有出现基础沉降
放大脚也只做了2级
最下面是52墙,上面是37墙
完了就是24墙和地圈梁
圈梁钢筋是4根14的钢筋
箍筋间距20公分,端头加密变10公分
然后便开始支护模板
接着自拌混凝土,浇筑地圈梁
不过现场振捣不到位
圈梁成形后,底端还是有些蜂窝麻点
包工头说,不影响基础受力
相对于正常的“条形基础”施工
这样的做法少挖了土方
也少了地下墙的砌筑,确实很省钱
不过房屋肯定有沉降问题
均匀沉降的话,问题不大
就怕不均匀沉降,最后房屋出现裂缝
正确的基础开挖,除了要找到老土
还要综合考虑气候因素
比如寒冷地区,基础埋深需低于冻土线
一般来说,避开表层松散土
南方地区,基础埋深≥0.5米
北方基础埋深≥冻土线深度+0.1米
基础施工,在浇筑地梁的时候
就必须用到混凝土,
现在所用到的混凝土,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自配自拌的混凝土
另一种是混凝土公司提供的商用混凝土。
很多朋友不认可商业混凝土
用了商混,家家户户楼板开裂
大小梁开裂也不少
主观认为商家心太黑,
为了多赚钱,水泥标号低,用量少
石子细,且多用洗水沙
中间还加了一些添加剂材料
反正你都不知道用了什么
只知道从管子流出来的商业混凝土
感觉清汤寡水的,公分石真心少
自拌混凝土就不同了,
下多少沙,多少石子,多少水泥,
你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问题是,自拌混凝土也有它的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质量难以保证
因为施工中未使用电子秤精确计量,
全程都是凭经验添加水泥、砂石
导致自拌混凝土的配比总在变化之中
最后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基础拆模后,出现很多问题
有的地方出现了裂纹
另外,发现地梁侧面存在很多蜂窝麻面还有不同大小的孔洞很明显,这是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石子级配不好,颗粒太大
同时震动棒没有及时进行振捣
问题来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包工头认为没有任何安全问题只需要对地梁帮忙用水泥砂浆抹平
如果从强度的稳定性去比较的话,
商拌的混凝土效果会更加好,
原因是商业混凝土生产
采用的是机器统一的配比和称重,
拌出来的混凝土更加的均匀,
所以强度的稳定性会更好一些
最后我们房屋的基础也会更加牢固
对于场地限制比较大,商混进不去
只能用自拌混凝土的情况
建议严格按配比搅拌混凝土
保证基础混凝土强度C30
几种材料的推荐配比如下(以42.5水泥为例):
1包水泥(50公斤)配2包砂(100公斤)
+3包碎石(150公斤)+20升水
其中砂含泥量必须小于3%,
碎石粒径小于3厘米,
使用河沙,再便宜也不用海砂
有些包工头胆子特别大,
为了多一点利润,总想着偷工减料
关键是,还说是为房东着想
挖好基坑,就直接浇筑混凝土说可以加快建房的进度其实是省了他自己的工作量
被坑的是房东,因为牺牲了房子的安全
图中的房子正在做基础现场只是挖好了土坑,并没有做模板
也可以说是用“土”做模板钢筋也是简单的垫在砖头上肉眼可见的弯弯曲曲但包工头好像也管不了那么多
因为,这时外面来了搅拌车里面装着配方精确的商业混凝土所谓的精确,就是各种材料最合理的配比类同平时我们喝的汤,各种佐料有个合适配比,多加和少了都会影响口感
问题来了,现在的基坑两侧的土,明显很松散,肯定具有一定的吸水性等于抢了商业混凝土的水分从而改变了混凝土的配比
所以说看似包工头帮你省了模板钱,省了一道工序,也不用临时洒水了实际上却影响了混凝土的配比减弱了房屋基础的牢固性
为了让基础更牢固,
那就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建议尽量做好模板之后,再浇筑混凝土
模板也有很多种做法
第1种:木模板,最常规的做法,用之前要支模,用完要拆模
第2种:砖胎膜,
用砖砌好沟槽,浇筑完混凝土,
一体成型不用拆除
第3种:石棉瓦,
石棉瓦本身是防水材料,
具有防火,防潮,防腐,耐热,
以及耐寒和重量轻等优点
第4种:空心砖,跟普通砖胎膜原理相同,
但是截面更宽,
空心部分还可以浇筑混凝土
第5种:泡沫板,
跟石棉瓦类似虽然更平整,但是不防火
好像各有千秋,房子建好也没出啥问题对于你们比较懂行的朋友和最近几年做过房子的朋友
也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到底哪个性价比高呢?哪个操作起来更简单?
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居然把“化粪池”做在房子里面还说这样节省宅基地,管线更短,不容易堵塞还省钱
问题来了,如果碰到了暖冬
在春节期间的气温比较高那化粪池的沼气,就会生成特别快臭臭鼻子也就罢了,如果碰到小孩哥玩起烟花,万一引发化粪池爆炸,真的好危险
不信邪,喜欢抬杠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一组照片
就是今年发生的事情小孩哥将鞭炮扔进沼气池导致周围一堆豪华车辆被掀翻一下几百万就没了,关键是把自家小孩也搭上了
其实把“化粪池”放在家里基础下面
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1、万一化粪池出现漏水会腐蚀房屋基础的钢筋降低基础的承载能力,可能造成房屋不均匀沉降
2、掏粪是个麻烦事
因为化粪池在基础里面,
不可能容量太大,家里人多的话
化粪池很容易就会满
要抽粪,就需要做管道进去
很明显,这些管道必须穿越基础管道太细又不行,
除了管道粗,还要放坡
最后肯定会打断钢筋,伤害基础受力
3、维修很难如果管道堵塞,管道全部位于地下只能砸开楼板维修,这笔费用不便宜
4、最后,房屋存在爆炸风险化粪池中的沼气日积月累万一气温持续升高,沼气碰到明火会增加爆炸风险,这对房屋和家人是极其危险
如果真的是宅基地有限
也可以参照下面这个案例
可以3家共用一个化粪池,总共才花费2千元每家只需要几百块钱而已
不管是什么基础做法
在开挖基坑,接着夯实土层之后
都会先用C15的混凝土
浇筑10公分厚的垫层
很直观来说,
就是给上层结构,
提供一个平坦的基面
有的朋友,觉得挖机师傅技术高,
沟内足够平整,老土足够硬
垫层没必要做,不如放大脚做厚一点
对于其中的垫层做法,很多朋友不太懂
其实垫层的作用有3点
第一,垫层可以平整地面
因为地面通常会存在泥土不均匀、
表面凹凸不平等问题,
垫层可以填补地面上的坑洼和凹凸,
使基坑的地面变得更加平整
第二,方便放置基础的钢筋
只有表面平整,才便于绑扎钢筋
同时与土隔离,也能起到保护基础的作用
第三,提高地基承载力。
垫层在基础底面处形成剪切破坏,
通过隔离基础和地基之间的应力,
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如果没有 基坑没有浇筑垫层,
等于是没有给“钢筋网”做保护层
这样的钢筋在地下多水的环境
迟早会锈蚀断掉,等于是白做了钢筋
最后导致地梁断裂的风险
城里叫房,农村才是家
农村建房最关键就是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让人尴尬的是
很多朋友一边追求牢固,一边又想着省钱
最后都或多或少的掉到这6个坑里
1、地基未做地质勘察,盲目选择基础类型
2、基础埋深不足,忽视冻胀影响
3、盲目自信,混凝土配比不当
4、自作聪明,浇筑混凝土,不做模板
5、化粪池做到基础内部
6、偷工减料,不做垫层
对于你们比较懂建房的朋友在基础施工中,还有什么大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