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雷欧《远东文化艺术》第七章 远东中国的绘画艺术

1,史前的绘画

人们对中国史前绘画的了解,是从岩画遗存和出土的彩陶中得来的。但史前的所谓绘画创作,大多出于宗教和巫术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审美和欣赏的需要。

2,石器时代的绘画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

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人们先期发现的中国绘画的实例,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后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在众多的岩画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

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

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

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的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3,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仍然要属中国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

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

沧源岩画的构图,更加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

这些岩画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改善性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陶器和木结构建筑出现了,古代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物,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中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其上的图像,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的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4,先秦时期的绘画

在整个“先秦”时代,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

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

在安阳的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作品《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国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

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幅画作的相同之处。

5,秦汉时期的绘画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整治,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

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6,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1),宫殿寺观壁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是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附丽其上的壁画几乎丧失殆尽。

秦代壁画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没骨”法的最早范例。

西汉的壁画,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宣帝时,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

东汉明帝时,由于明帝本人的爱好,壁画创作之风更盛。

东汉朝廷派使者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肇始。

2),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则很早就发现了。洛阳八里台汉墓中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

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研究汉代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

最重要的发现,有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

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女性死者的生活图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

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

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

4),汉代的画像石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汉代的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中国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计。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帝、宣帝时期,王莽新朝时期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为代表。

新莽时期,则以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墓内刻有30余幅画像,描绘现实生活及神怪异兽等。

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

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该石祠自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元代受水灾后被掩于地下,至清朝乾隆时期才重见天日。

其中,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镌刻的技法雕成,多为历史故事及神仙、奇禽异兽,技法高超。

作者善于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如《荆轲刺秦王》 。

出土于成都羊子山1号墓的《出行、宴乐画像石》为四川汉画像石的优秀代表作。

5),秦汉时期的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时期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临潼出土的一块《侍卫、宴享、射猎纹画像空心砖》是现存秦代模印画像空心砖的代表作。

西汉画像砖,以河南洛阳的出土品为代表,以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著称。

东汉的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更多的是体现为书法,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

佛画开始出现,并有所发展。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画家”这一身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并逐渐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

在这一时期,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统治和教化服务。“服务”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8,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

隋朝时期,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

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作为人物活动环境的山水,由于重视了比例,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可谓异彩纷呈。

初唐时的人物画发展最好,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

从已发现的唐代皇陵陪葬墓壁画的山水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比较简单的“斧劈皴”。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设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现。

盛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出现了巨人与全新风格的时代。宗教绘画更趋世俗化,“经变”绘画也有发展。

盛唐时期,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为一,产生了颇受欢迎的新样式,以“丰肥”为时尚的现实妇女进入画面。人物仕女画,从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绘转为日常生活描写,造型更加准确生动,在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上超过了前代的画家。

山水画则在盛唐时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代表的画作,分工细和粗放两种。泼墨山水也开始出现。

盛唐时期花鸟画的发展,虽不像人物画和山水画那样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却名家辈出,好手众多。

中晚唐时期的绘画,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人物仕女画及宗教画更见完备。山水画则发生了变异,盛行树石题材,渐用重墨,泼墨山水也开始出现。花鸟画作品日臻完善。

9,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

五代十国历时53年,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并没有停止,仍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五代十国的书画,在唐代和宋代之间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面貌。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并没有使寺庙壁画的创作陷入停顿。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唐人的水墨法大大地发展了,出现了北方山水画派。

南唐的相对安定和其统治者对书画艺术的偏好,使得南唐绘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画院的创立为画家开辟了新的出路和去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左右民间的绘画观念和风尚。

人物肖像画、宗教画和仕女画都有名手出现。山水画,出现了与北方相异的江南山水画派。

花鸟画,由于宫廷贵族的喜好而逐渐发展起来。

地处内陆的西蜀,因为晚唐以后不断有画家避乱进入其地,也设立了画院,在宗教壁画的创作方面极为兴盛。

北宋和南宋时期,位于960年到1127年间,各种社会矛盾都极为尖锐,并多次经过战争破坏,但社会发展没有止步,文化不断繁荣,绘画艺术也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北宋继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旧制,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 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才。

到了宋徽宗赵佶时期,画院日趋完备,“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应试而入宫为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北宋画坛上,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的创作。画家们继承前代传统,在深入自然,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创造了以不同的笔法去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的方法,名家辈出,风格多姿多彩。

花鸟画在北宋时期的宫廷绘画中占有主要地位。

北宋人物画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和人物肖像画及人物故事画、风俗画的创作上。

在北宋时,除了宫廷和民间各自存在有数量可观的职业画家之外,还有一支业余的画家队伍存在于有一定身份和官职的文人学士之中。他们虽然不以此为业,但是在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和突出的成就,并且已经自成系统,他们的作品,当时被称作“士人画” ,后来被叫做“文人画” 。

以官僚贵族和文人身份参与绘画的创作活动,古已有之,但是他们的作品和职业画家的作品没有分别,也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从北宋中期以后,真正的文人在画坛上活跃起来,文人画声势渐起。

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并且认为士人画高出画工的创作。

他们还为士人画寻找到了一条发展脉络,找到了历史上这一体系的创始人,强调绘画要追求“萧散简淡”的诗境,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主张即兴创作,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要求达到“得意忘形”的境界。

文人画采用的手法,主要是水墨,内容从山水扩展为花鸟。这一时期文人贵戚出身的山水花鸟画家快速增多。

文人画潮流的兴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但对后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左右了中国画坛。

南宋的山水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文人画在南宋时期,除了在理论上进一步展开讨论以外,在实践中也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时至今日仍被画家看重的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南宋的人物画,多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有关,选择历史故事及现实题材。

10,辽金元时期的绘画艺术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往往人物画是最先发展起来的,辽代绘画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关系及契丹民族的艺术思想的原因,辽代的山水画创作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与汉族地区相比,辽代并没有类似汉地文人画大发展的阶段,也没有许多属于此类的作品。

辽朝的文化直接接受唐、五代及北宋的影响,尽管契丹族本身有自己语言文字和游牧的风俗习惯,但是汉文化仍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辽地的画家,因时代、环境等限制,绘画内容多为无情节的本民族生活,人物鞍马画居多;花鸟画则带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多为对称构图;山水画处于发展阶段,不够成熟完善。

北方兴起的女真族,灭掉了辽和北宋,建立了自己的朝廷,史称金朝,辽朝的全部疆土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都归于金的统治范围。

经济条件的优越和保留下来的文化的滋养,使得金的绘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金朝宫廷秘书监下设书画局,相当于北宋的文思院。

除了金人因崇尚薄葬,壁画墓少见之外,在书画家的数量、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超过了同为少数民族国家的辽朝。至今,我们仍能从金人和元人的诗文集中看到对于金代书画繁盛局面的侧面记载。

金朝宫廷中的书画收藏,是在所获汴梁宣内府所藏名作的基础上征集充实起来的。金章宗完颜璟甚至直接仿效宋朝宣和制度,将库存的书画卷册,一律改装并亲自用学来的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题签。经他庋藏的书画至今还可见到。

金代似乎也存在过画院的设置,这从元朝人的诗文中可以看出。

金朝的山水画,北方气息尤为浓郁,与宋人意趣不同。金朝的文人写意画,并未象辽朝一样停止发展,而是多受汉族文化影响,与山水画异曲同工。金朝人物故事画中的人马画较多,应与金人的生活习俗有关。

元代取消了五代、宋代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家画家服务于宫廷外,还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但更多的是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

元代绘画,在继承唐朝、五代、宋朝绘画传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标志就是“文人画”的盛行。

元代绘画的文学性和对于笔墨的强调,超过了以前的所有朝代,书法趣味被进一步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之中,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元代的人物画相对减少了,山水、竹石、梅兰等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

元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促使了社会审美趣味的转变,在绘画上强调有“古意”和“士气”,反对“作家气”,摒弃南宋院体即所谓的“近体”,转而主张师法唐朝、五代和北宋。

元代在绘画理论上进一步强调的“神”的重要作用,把形似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以简逸为上,重视绘画创作中主观意兴的抒发,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当作画家抒发主观思想情趣的一种手段,与宋代绘画的刻意求工求似形成了鲜明对照。

元代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绘画上却是名家辈出,成就非凡。

11,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画家方面,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

清代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集权王朝,自1644年至1911年,历286年。

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的画家把精力花在追求笔墨情趣方面,派系林立,竞争之烈,前所未有,画作形式面貌更加多样。

清代壁画的创作渐趋衰败,但仍有许多精彩作品传世。

便于传播的版画和年画,在明代中期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至晚清,出现众多的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明清时期,与民间工匠美术家关系更为密切的壁画、版画与年画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状况。

壁画在明代,继承唐宋传统的寺庙壁画仍是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之前代,明代的壁画显得更为规范化和世俗化,也显示出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之间的融合。

清代寺庙壁画与宫廷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现实重大题材的描绘以及民间小说与文学名著的表现。

不过,总体上,壁画由盛转衰,壁画的功用大多为卷轴画所替代,壁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版画、年画到了清代则异军突起,发展迅猛。

自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木刻版画,作为插图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史及讲解技术生产的书籍中。到了明代,由于市民文化和民俗文学的兴盛,版画在戏曲小说插图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吸引了一些著名画家参与绘稿,佳作叠出。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

五代北宋时期的年画多以手绘的形式出现,在明朝中期以前,开始有刻制的形式问世,但数量较少。随着版画的兴起,木板年画勃兴起来,至清代已巍为大观,出现了万紫千红的繁盛局面。

年画印制木板年画的作坊出现于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又有扩大和增长,全国已经形成了若干生产中心。这些年画中心的生产能力强,行销范围广,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区特色。

作为最为普及的美术形式,年画在民间曾经起到了一定的传播知识的作用。直到晚清西方石印传入以后,各地的年画才逐渐衰落下去。

12,近现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一直处在动荡之中。

西方文化的传入,是近现代中国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要不要接受西方艺术,怎么样接受西方艺术,怎么样保持本土艺术的面貌,成了本世纪中国画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清末民初中国画坛的景象,可以用“萧条”两个字来概括。

民国中期以后,接受了新思想的艺术家,开始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新学校,倡导“美术革命”,对古代绘画重新加以评定,关于创新与保守的争论就此开始。

1949年以后,由于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中国画创作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就艺术而言,此前美术发展的潮流有时候引起一些微小的余波。

最近半个世纪,中国的绘画艺术与西方艺术有所对接和融合。

巴黎雷欧《远东文化艺术》目录

(欧盟本简化后)

(所有插图均已取消)

(法语内容均已删去)

《远东文化艺术》

巴黎雷欧 著

目 录

第一章 远东和远东的“中华文化”

第二章 古代“巫师”的知识和本领

第三章 远东中国的上古文化

第四章 远东中国的神话传说

1,《开天辟地》

2,《精卫填海》

3,《夸父追日》

4,《大禹治水》

5,《后羿射日》

6,《嫦娥奔月》

7,《神农尝毒》

8,《牛郎织女》

第五章 远东中国的古代学派

1,墨家(兼爱派)

2,法家(惩罚派)

3,儒家(教化派)

4,道家(自然派)

第六章 远东中国的书法艺术

1,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2,西周时期的大盂鼎铭文

3,西周时期的毛公鼎铭文

4,西周时期的散氏盘铭文

5,东周时期的石鼓文

6,秦朝时期的书法

7,汉代的书法

8,魏晋时期的书法

9,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10,唐代的书法

11,五代时期的书法

12,宋代的书法

13,元代的书法

14,明代的书法

15,清代的书法

第七章 远东中国的绘画艺术

1,史前的绘画

2,石器时代的绘画

3,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4,先秦时期的绘画

5,秦汉时期的绘画概况

6,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1),宫殿寺观壁画

2),墓室壁画

3),汉代帛画

4),汉代的画像石

5),秦汉时期的画像砖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8,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9,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

10,辽金元时期的绘画艺术

11,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12,近现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第八章 远东中国的雕塑艺术

第九章 远东中国的摄影艺术

Extrême-Orient Culture et Art

Répertoire

Chapitre 1 "La culture chinoise" en Extrême-Orient et en Extrême-Orient

Chapitre II Connaissances et compétences des "sorcières" anciennes

Chapitre III La culture antique de l'Extrême-Orient Chine

Chapitre IV Mythes et légendes de l'Extrême-Orient Chine

1, "Ouvrez le monde"

2, "réclamation de Jingwei"

3, "Kwafu chassant le soleil"

4, "Dazhi Water Control"

5, la cinquième section de la "journée après le tournage"

6, "De Chang’e à la lune"

7, "Poison au goût de Shen Nong"

8, "Le vacher et la fille de tisserand"

Chapitre 5 L'ancienne école de l'Extrême-Orient chinois

1, la famille de la loi (faction de la peine)

2, confucianisme (école d'enseignement)

3, taoïste (naturel)

Chapitre VI L'art de la calligraphie en Extrême-Orient Chine

1. Oracle sous la dynastie Shang

2, l'inscription de Da Ding sous la dynastie occidentale des Zhou

3. Inscriptions sur Mao Gongding sous la dynastie occidentale des Zhou

4. Inscriptions sur les douze ans de la dynastie occidentale des Zhou

5, Shiguwen sous la dynastie des Zhou orientales

6, calligraphie de la dynastie Qin

7, calligraphie de la dynastie des Han

8, calligraphie des dynasties Wei et Jin

9, calligraphie des dynasties du sud et du nord

10, calligraphie de la dynastie Tang

11, la calligraphie des cinq dynasties

12, calligraphie sous la dynastie Song

13, calligraphie de la dynastie des Yuan

14, calligraphie de la dynastie Ming

15, calligraphie de la dynastie Qing

Chapitre VII L'art de peindre en Chine extrême-orientale

1, peinture préhistorique

2, peintures de l'âge de pierre

3. Peintures néolithiques

4, peintures de la période pré-Qin

5. Vue d'ensemble des peintures des dynasties Qin et Han

6, l'art de peindre sous les dynasties Qin et Han

1), peintures murales avec vue sur le temple du palais

2), fresque de la tombe

3), peinture de la dynastie des Han

4), le relief enpierrede la dynastie des Han

5), briques de portrait des dynasties Qin et Han

7, l'art de peindre pendant les dynasties Wei, Jin et du sud et du nord

8. Peindre l'art sous les dynasties Sui et Tang

9, l'art de peindre dans les cinq dynasties et la dynastie Song

10, l'art de peindre sous les dynasties Liao et Jin

11, l'art de peindre sous les dynasties Ming et Qing

12, l'art de la peinture chinoise moderne

Chapitre VIII L'art de la sculpture en Extrême-Orient Chine

Chapitre IX L'art de la photographie en Extrême-Orient Chine

巴黎雷欧,GLC(Galerie Leo et Co)的创始人,曾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和巴黎高商重点毕业生,著有《简明国际商务+简明内部谈判》(法文版,多家辅导机构用作考研必读书)《国际谈判哲学》(法文版)《国际谈判实务》(华文版)《跨国公司内部谈判效益论析》(法文版)和《雷欧带你认识法国》(英文版)《雷欧带你认识巴黎》(英文版)《法国现代书画艺术评论》(英文版3 卷)《远东文化艺术》(法文&华文)《情绪管理十二讲》(英文版&华文版)等书籍。

巴黎雷欧的部分著作:





巴黎雷欧投资研报03:(欧盟20万至50万欧元支持计划

法国提供实用的研发投资税收减免:健康、制药、绿色科技、农业科技、数字科技等,特别是生物科技及可持续发展技术领域。

法国政府还设有特别基金支持外国投资者的创新和初创合作。法国政府通过简化行政程序和提供法律及财务咨询服务,吸引和支持外国投资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