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五大主力战斗力顶尖,虽未经国军最高当局公开背书,但五大主力之称呼,国共两军都是认可的。

那么五大主力之外呢,还有没有战斗力与他们有的一拼,甚至可称为第六大主力的?

尤其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被歼灭、张灵甫归天之后,哪支部队能替代其地位,从第六挤进前五呢?

友情提示:网上有大批对国军历史比较了解的至爱亲朋,评论区不少朋友留下了真知灼见,对各位的评论表示衷心感谢。

不过毕竟战斗力评价并没有一个十分客观的标准,难免各有己见。鄙人欢迎异见,诚请各位多指教。也请各位评论的时候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戾气,珍惜这样一个讨论战史的平台,不要无谓抬杠、更不要吵架谩骂。

评论区期待您的高见。

一、八个美械军的表现

五大主力战斗力的来源,笔者以为主要有三:

其一,装备精良,全是美械。

其二,军官以黄埔系将领为主,比较团结,且军事素养较高。

其三,训练水平高、经历的恶战多。主力都是打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

评价第六大主力,美械装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国军在1946年一共装备了13个美械军。除了第五军、十八军、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五大主力外,还有第二军、八军、十三军、五十三军、五十四军、七十一军、七十三军、九十四军这8个军。


这八个军的战斗力和战绩不在一个水位,大概分为三个层面:

第三档,较弱一些的,第二军、五十三军、七十三军;

第二档,比较硬的是五十四军、九十四军;

第一档,堪与解放军主力硬拼的一流主力,要属第八军、十三军和七十一军。

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细解说,只能叙其大概。第二军无高人带领,两任军长李延年、王凌云能力平平,诸战均是小跟班,没有打过独当一面的仗。

五十三军是东北军,该军命运比较怪,1933年初建时辖108、116、119、129、130、骑兵师等6个师,编制十分庞大。张学良被扣押后,两个师被取消番号。后来国防部陆续调入一批黄埔军官,调入其他师级部队,将之逐渐中央化。

蒋介石明面上没有做绝,军长周福成和几个师长还是东北军旧人,还给了美械待遇。但该军打仗着实稀松平常,又被中央军长期欺压歧视,部队损失大而没有东北兵员补入,成分渐杂,士气低落,虽得到美械却没有实现战力跃升。

七十三军最大污点是莱芜战役被全歼,没什么好说的。什么有内鬼叛变、高层指挥失误、部队南进北撤方针不定、机动途中被偷袭等等,都是借口。换一个硬一点的部队,能被全部打掉一个不剩吗?菜就是菜,没有理由。

五十四军、九十四军都是土木系部队,五十四军打胶东、占东北、后又参加淮海战役,身历两大战役而没有被全歼,虽说直接原因是没有用在最核心的战斗任务上,有逃跑的机会,但与该军较为顽强的战斗作风不无关系。

九十四军首任军长郭忏是陈诚的“总经理”,极善于经营部队,该军部队与陈诚的十八军多有互换,硬实力是有的。

内战爆发后开赴华北,作为中央军在北平的左右两大护法。1947年底陈诚东北搞大扩军,把九十四军43师弄到东北加入新五军。九十四军与我晋察冀部队作战,在双方都没有高手主持大局的情况下,基本打成平手(比如1946年10月进攻张家口之战)。

第一档的三个军,各个都有独到之处。

七十一军抗战时虽也打得不错,但声名鹊起主要是几次四平之战,无论攻还是守,都把101打得三魂出窍,这份功力着实不错。陈明仁将军本人作风朴素,没有沾染黄埔将领那种门户成见和国军高官的腐败之风,七十一军在其带领之下战力颇可一观。


第八军成名之战是临朐战役,硬扛粟裕亲自操刀的一场围攻,把华野四个主力纵队顶得带伤而走,战斗力可称一流。47年底扫荡胶东,第八军亦是主攻部队。更甚者,整编第八军(以原第八军部队为主体)曾被国防部定为总战略预备队。

第八军军长李弥打仗又狡猾又有真功夫,不是很好对付,堪称国军主力军长头号不粘锅加滚地雷,一不小心就着他的道。后来李弥逃到金三角,指挥流亡残军也能称霸异域数十年,实乃国军祖坟上冒青烟造出这么一位军长。

十三军与九十四军难兄难弟,不过十三军临场发挥比九十四军好的多。十三军一度兵出山海关,到东北大战101,是夺占东北的国军主力之一,解放战争中后期主战场在华北。晋察冀军区的热河方向失利很多,聂帅不得不忍痛把冀热察辽分区切割出去,让中央转交给东北军区指挥,这一局面,十三军出力很大。

传奇军长石觉对其在十三军的经历很自信,国军窜台后接受采访,回忆当年抗战和所谓戡乱作战,意气风发,自述其从黄埔三期毕业直到当上副参谋总长、联勤总司令之经历。

十三军能战、打了很多仗不假,但其上限确实不高,没有达到五大主力的水平,连第六大主力也勉强,全在于汤恩伯打下的底子不好,部队实力有,但自汤恩伯到石觉都是私心大于公义之辈,汤恩伯眼红胡宗南,为当中原王和蒋鼎文争的丧尽人格,石觉则一生唯汤恩伯马首是瞻,对其他派系的长官一概不认同,在其采访录中公然斥责杜聿明指挥无方。


不可否认石觉是个合格的将领,但私心过重,对一支部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长官,绝无可能把部队战斗力带成一流。

二、还有高手

除了十三个美械军,中央军和军阀部队也还有一些战斗力较好的部队。

比如蒋系五十二军。

该军两个核心主力第2师和25师,都是蒋介石最早的嫡系部队,第2师当年一度辖三旅六团,几乎是后来一个军的编制。

五十二军军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首任军长关麟征,关氏黄埔一期生,论其军事指挥水平和练兵能力不亚于杜聿明。1937年关麟征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鬼子板垣征四郎对五十二军战斗力评价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中国军十个军。”介公亦兴奋地在武汉珞珈山军官团讲话中说:“中国军队如都像五十二军那样强,那么打败日军是不成问题的。”

笔者以为,评价国军能不能打,首先要看抗战的表现。抗战不需动员,众志成城,许多体制、派系和精神层面问题自然解决,战术水平、训练水平、指挥能力等客观条件成为决定战斗力的要素。这方面五十二军显示出了较高的治军练兵和打仗水平,黄埔一哥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

解放战争中双方比拼的不仅是客观硬实力,而是从思想信仰到体制,从军事思想到指挥作风,从战争价值观到战争心态的全面比拼。所以没有军事教育基础的解放军将领能击败黄埔军校的高材生。

五十二军进入东北作战后,起初仍能所向披靡,但进攻临江时已露疲态,五十二军25师在宽甸被全歼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关于新七军,上篇文章各位朋友很是意难平,本文的下篇将说一说这支部队的表现。

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