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国军第六大主力评述的第三篇,点击链接看上篇、中篇:

五十二军进入东北作战后,起初仍能所向披靡,但进攻临江时已露疲态,五十二军25师在宽甸被全歼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什么原因呢?其实五十二军本来也能搞到全美械,只因关麟征和陈诚素来不睦,因五十四军军长的问题更是闹的拍桌子互骂。日军投降时,五十二军虽近在滇西有接受美械的便利条件,只因陈诚从中作梗,派该军到越南接受日军装备,装备高不成低不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

不过该军底蕴仍在,辽沈战役大厦倾覆,五十二军独自向营口逃窜,在廖耀兵团被拦截歼灭的情况下,竟能金蝉脱壳,付出一个师被大部歼灭的代价,军部和25师逃出生天。危险关头而不崩盘,并非一般部队所能做到。

五十二军后来又参加淮海战役,从江苏北上救援黄维兵团。不克而还,又在上海参加防守作战,仍未被三野全歼,奇迹般再次逃脱。退台后成为为数不多保留番号的军级单位,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麦克阿瑟一度想请蒋介石出兵助战,台湾方面选中的,正是这个屡屡败中逃生的五十二军。

桂系第七军是白长官手下的铁拳利刃,该军番号在新军阀混战时出现过一次,桂系反将失败后老七军缩编,取消了番号。1937年重组第七军,北上参加抗战。第七军在白长官手下作战既有顽强之志,也有死战之力,其最大功绩,当属1942年以后大别山作战,先后收复豫南和淮南诸地,兵力深入安徽,解放战争之初桂系势力控制安徽,全赖第七军之力。


解放战争中泗县战斗击败山野,陈毅被打得意气低落,宋参座直接地位不保。孟良崮战役中第七军作为东线进攻兵团的“硬核桃”,颇令华野忌惮。

后追击刘邓大军,回到大别山仍在白崇禧指挥之下作战,意气风发一时无两,又充当急先锋把湖北一省收入桂系囊中。三大战役国军全面败退之后,桂系七军是唯一能狠咬四野一口的最后的成建制部队。

三、真正战力担当

以上各个军都有其长处,尤其是第七军。但笔者以为这些部队都不如二十五军。

二十五军虽也是蒋系部队,但因其不属于胡、陈、汤等任何一个派系,待遇远不如其他部队,若不是黄百韬这位怪才入主二十五军,说不定早就被打散了。

关于黄百韬已经论说过多次,他改造二十五军的过程就再多说。只从战斗力对比上评说。

第一,抗战时打过硬仗。

该军组建于1938年,立即投入抗战,大部分时间在安徽、浙江、江苏交界一带作战,与新四军作战区域高度吻合(皖南事变该军是主要凶手),属于靠近敌后的险恶区域,能打那么多年而不溃散,这个军还是有点东西的。

这个功劳也不能全都归功到黄百韬身上,黄1943年10月才接任军长,此前两任军长是王敬久和张文清,属顾祝同的小派系,单门寡户,苦苦维持那种。

黄百韬入掌该军之后大力整顿纪律,使得该军焕然一新,所属三个师逐次轮换调拨一遍,黄百韬毫无怨言,调来哪个师就用哪个师,因此逐渐改变高层对他的看法。

第二,种子作用较强。

张灵甫若不亡,他带的那支整编74师到1948年绝对会成为组建兵团的核心部队。重建后的七十四军虽也不弱,但远远不够格。

二十五军自1948年7月豫东战役时开始显露出种子部队的潜质,其实也不算潜质了,已经开始往兵团发展。为解豫东区寿年兵团之围,顾祝同把一个快速纵队和一个交警总队交给黄百韬,令其组成一个小兵团驰援豫东。黄百韬以新组之军,当着许世友山东兵团的面,施施然从兖州阵前南撤,许世友愣是作壁上观,当然这其中有一些别的原因,但总归是敌前变阵回撤,从军事上看甚有胆略。

这个小黄兵团到睢杞战场杀出一条血路,硬是解了豫东之围。

当然无需过高吹捧,黄百韬到达时华野已经完成相当了不起的歼敌任务,力量已经用到极限,邱清泉苦战而无功劳,黄百韬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此役最大效果是使国防部和参谋总部对黄百韬产生很大兴趣,组建机动兵团时,以二十五军为核心组建七兵团,使之成为徐州右翼最强大的机动力量。黄百韬在军事生涯末期达到高光,与邱清泉、李弥、黄维这些亲娘生亲娘养的主力大将并峙同列,也不算亏了。

七兵团辖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四十四和一百军,虽系临时捏合、过往从无合力作战,但在黄百韬指挥下,居然也打得有模有样,吸住华野绝大部分进攻力量,黄百韬这份功力不可小觑。

第三,打的仗往往影响战略全局,超出一个军的价值。

二十五军先后参与了苏中战役(皆以我军称呼为准)、两淮战役、孟良崮战役、南临战役、胶东战役、大别山诸战、豫东战役等,在多场战役中发挥出超出一个军价值的作用,尤以豫东为甚,这是上述八个美械师所不能及的。

背后的规律是,军主官的重塑改造之力突出,使该军获得加速发育能力。堪叹黄百韬意志坚韧,逆天改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军整体贪污腐败的大风气,若是早早弃暗投明,成就断非一个兵团司令。

本系列完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