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388期 封面

本期导读

01

学术聚焦

●以经典收藏引领艺术创作——刘万鸣谈丰子恺作品入藏中国国家画院

02

美术新闻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举办

●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启幕

●本报观察|非遗火爆新春 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03

美术聚焦

●新春走基层 大美中国年

●从春晚到亚冬会——东方美学视角下的文化共振

●岁朝华章——全国画院蛇年迎春美术作品邀请展暨2024年度中国国家画院学术作品展举办

04

专题

●承古开新——从“古逸之风——黄羲中国画展”谈当代人物画传承与创新

05

副刊

●钩沉|郭怡孮:回忆与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名家的交往

●艺海拾遗|中国画家的爱国情怀——张善子与1940年纽约世博会

●新书推荐|设计的力量——评《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

学术聚焦


●以经典收藏引领艺术创作——刘万鸣谈丰子恺作品入藏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作为集创作、研究、展示与收藏等职能于一身的重要艺术机构,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国艺术的重任。丰子恺先生作为现代艺术大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与收藏价值。中国国家画院将在2月25日举办丰子恺先生作品无偿捐赠仪式。借此契机,《中国美术报》专访了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深入解读此次捐赠活动的意义,以及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成就。

美术新闻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当地时间1月31日,作为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25“今日中国”艺术周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欧艺术基金会承办,意大利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意大利托斯卡纳文化协会支持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作品选自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包括部分“中国美术奖”金、银、铜奖及入选作品共计40件,涵盖中国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综合材料绘画等多种类型。

●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举办

1月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启幕。本届展览共收到投稿作品10253件,最终入选作品274件。

●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启幕

1月29日,首届红树林AI艺术万人展暨今日未来馆AI艺术特展开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举行。展览共收到11453件AI艺术作品,涵盖AI绘画、电影、影像、音乐、生活美学设计、动漫、绘本、空间艺术等多个领域。经过专业评审,25件作品获得大奖。

●本报观察|非遗火爆新春 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2024年底,春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喜讯让整个华夏大地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也为众多与春节相关的非遗项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春节申遗之路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在这一过程中,非遗成为展示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文旅+”模式不断创新拓展,非遗体验一跃成为热门活动,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文化场馆,还是在宁静乡村的民俗活动现场,非遗的身影随处可见。人们在欢庆新年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对非遗的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各类非遗项目更是在这股热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术聚焦


●新春走基层 大美中国年

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从“中国年”成为“世界年”,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渲染出了浓浓的“年味儿”。新春佳节之际,《中国美术报》的记者们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回到家乡,走进火热生活,带来了来自一线的生动、鲜活的报道,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家乡美的时刻和美的景象。


●从春晚到亚冬会——东方美学视角下的文化共振

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为此,无论是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还是春节期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及春节档热映的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都借由科技的力量和融入现代视角的东方美学,续写了经典,实现了视觉设计在文化形象的运用与表达上的创新与突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案例,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岁朝华章——全国画院蛇年迎春美术作品邀请展暨2024年度中国国家画院学术作品展举办

1月2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承办的“岁朝华章——全国画院蛇年迎春美术作品邀请展暨2024年度中国国家画院学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西院展区、东楼展区(一层、三层)启幕。展览以传统春节为契机,以美术作品为载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年味与艺术气息的视觉盛宴。展览共计展出40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及综合画种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作品不仅包括全国名家受邀创作的佳作,还汇聚了来自全国30多家省市画院、高校及艺术机构的优秀作品,同时还展出了100余件书法作品,满载着对新春佳节的美好祝愿。

专题


●承古开新——从“古逸之风——黄羲中国画展”谈当代人物画传承与创新

回望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不仅是对前辈大师文化根脉的再寻觅,更是对未来中国画走向的大胆叩问。中国美术馆的学术邀请展“古逸之风——黄羲中国画展”及其学术研讨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回首过往又前瞻远途的契机。此次研讨凝聚众多学术界名家之思考,通过当代中国人物画大家黄羲这一典型案例,重新挖掘黄羲的艺术成就及其隐而未显的学术价值,探寻“自内而外”的精神通道,分析得失,为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副刊


●钩沉|郭怡孮:回忆与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名家的交往

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成立于1977年12月12日,是中国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今天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当年作为业余画家的我有幸参与其中,这是我从艺道路上的重要一段,有很多抹不掉的记忆。

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最初设在北京友谊宾馆南工字楼,友谊宾馆是当时北京少有的园林式涉外宾馆,后来又转到了藻鉴堂。开始时,组内只有少数几位领导负责,主要是华君武和丁井文。后来逐渐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组中,如蔡若虹、黄胄、李立功、黄迥,还有当时文化部艺术局的安靖同志,他们都为创作组的初建立了大功、出了大力。


●艺海拾遗|中国画家的爱国情怀——张善子与1940年纽约世博会

张善子对纽约世博会的积极参与,既是个人艺术造诣的展现,更是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张善子通过画笔传递的抗战精神和民族情怀,也打动了许多外国观众,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在国际文化交流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新书推荐|设计的力量——评《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

《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不仅是对新中国设计发展历程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民生设计在国家经济腾飞与工业化征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颂扬。该书精心挑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100个设计产品,按历史阶段分为四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逐一呈现,生动展现了中国设计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编辑 | 张湫逸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