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生斌》
声明:本故事基于真实事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不作为新闻报道。
故事情节主要参考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部分对话系根据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非实际对话记录,敬请留意。
"生命的代价究竟值多少?"警察局档案室里,老警官陈明翻开了这起尘封七年的案件。
他记得当年那场震惊全国的火灾,记得受害人的泪水,也记得那个男人在媒体镜头前的悲痛欲绝。
但他从未想到,七年之后,真相会以这样的方式重见天日...
01
2017年6月22日,杭州市某高档小区蓝色钱江公寓发生特大火灾。这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一个年轻女人和她的三个幼小孩子的生命,而这场悲剧背后,却掩藏着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那个时候,林生斌的形象是完美的:一个痛失妻儿的丈夫,一个为公益事业奋斗的企业家。
媒体镜头前,他跪地痛哭,声嘶力竭地喊着:"老婆,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你们!"这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人们纷纷为这个不幸的男人送上同情与祝福。
事发后,他创立了"潼臻一生"公益基金会,声称要用这种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当他走上公益道路时,很多人都为他的坚强点赞,认为他用大爱化解了悲痛。
然而,时间是最好的照妖镜,当七年的时光流逝,当人们的同情与关注逐渐淡去,真相开始一点一点浮出水面。
2024年的深秋,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晨,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我叫张强,"来人放下手中的公文包,目光坚定地看着办案警官王德军,"我要举报一个人,关于七年前杭州蓝色钱江公寓纵火案的林生斌。"
王德军放下手中的茶杯,他太熟悉这个名字了。作为当年参与办案的警官之一,他对这起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你知道这个案子已经结案了吗?"王德军问道,"莫焕晶也已经伏法了。"
张强苦笑了一下:"王警官,正因为我知道得太多,所以这七年来,我一直活在煎熬中。我必须说出来,再这样下去,我真的会疯掉。"
王德军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看起来疲惫不堪的中年男人。张强的眼睛布满血丝,西装也有些褶皱,看得出来最近都没睡好。
02
"你有什么证据吗?"王德军谨慎地问。
张强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文件:"这些是我收集的证据。我是林生斌的前商业合作伙伴,从2016年开始就和他有业务往来。在火灾发生前的三个月,我发现了一些异常。"
他颤抖着手指翻开文件:"这是林生斌在火灾前的银行流水记录。你看这里,他在事发前密集转移了大量资金。还有这些,"他又翻到另一页,"这是他和几个可疑号码的通话记录。最关键的是这个。"
王德军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起来。渐渐地,他的表情变得凝重。除了张强提到的异常资金往来,文件中还显示林生斌在火灾发生前两周,秘密办理了一份金额高达数千万的人身保险。
"你知道保姆莫焕晶吗?"张强继续说道,声音略微发颤,"其实她和林生斌之间的关系,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你是说——"王德军皱起眉头。
"对,我这里有一些当时没有公开的照片和录音。"张强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些都是我偶然发现的。那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但是没有往最坏的方向想。直到火灾发生后,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为什么现在才来举报?"王德军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张强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因为我也有家人。这些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但是最近,我的良心实在过不去了。再说,现在我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也不用那么害怕了。"
03
就在张强准备打开信封,展示更多证据的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刑侦支队长李卫国快步走了进来:"老王,局里开会,上级要求马上汇报几个重大案件的进展。"
王德军看了看手中的材料,又看了看张强。他知道,一个尘封七年的谜团正在眼前慢慢解开。
"张先生,这些材料我们会认真核查。请您留下联系方式,我们随时可能需要找您了解更多情况。"王德军一边说,一边将文件仔细收进保险柜,并确保柜门已经锁好。
张强点点头,在便签上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临走前,他回头对王德军说:"警官,我相信你们会还死者一个公道的。这七年来,我每天晚上都会梦到那场大火,梦到那些无辜的生命。真相,是我们欠他们的。"
当天深夜,王德军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是张强提供的那些资料。他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出任何可能的破绽或线索。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案件卷宗翻动的声音。
突然,他的手停在了一张照片上。那是一张偷拍的照片,拍摄于火灾发生前的一个月。照片上,林生斌正在一家咖啡馆里和一个女人交谈,那个女人赫然就是保姆莫焕晶。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照片中两人的表情都很严肃,林生斌还把一个信封推到了莫焕晶面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德军喃喃自语。他知道,自己即将触及一个足以颠覆所有人认知的真相。
然而,就在调查即将深入时,张强突然接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电话。那是一个陌生号码,时间是深夜十一点。
"喂,你是张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