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1056年~约1124年),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春晓 其一 北宋 · 毛滂
东皋纷绮水潺潺,翠拂官桥柳欲眠。
出谷黄莺终好在,辞风红树稍萧然。
东皋纷绮水潺潺:东皋,指东边的高地,这里泛指春天的田野。纷绮,形容色彩斑斓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东边高地上色彩斑斓的景象,溪水潺潺流淌,为春日景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翠拂官桥柳欲眠:翠拂,形容翠绿的柳枝轻轻摇曳。这句诗写翠绿的柳枝轻拂着官桥,仿佛要进入梦乡一般,生动地刻画了春日柳枝的柔美与宁静。
出谷黄莺终好在:出谷黄莺,指飞出山谷的黄莺。终好在,意为始终美好。这句诗描绘了黄莺飞出山谷,其叫声依然悦耳动听,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辞风红树稍萧然:辞风红树,指风吹落了红花,使树梢显得有些萧条。这句诗通过红花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感慨。
春晓 其二 北宋 · 毛
酴醾春晓与谁芳,自是新来雨露香。
燕子觅巢终软媚,杨花满路尚颠忙。
酴醾春晓与谁芳:酴醾(一种春天开花、有香气的花)在春天的早晨散发着香气,它与谁共享这份芬芳?此句以酴醾花的芬芳开篇,引出了春天的气息。诗人自问这份清新的香气与谁相比,既表现了春天本身的美好,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自是新来雨露香:这一切都是因为新来的雨露赋予了它独特的清香。此句回答了上句的问题,指出这股芬芳来自于夜间降下的雨水和晨露。雨露不仅滋润了大地,更使万物焕然一新,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燕子觅巢终软媚:燕子在寻找或构筑家巢的过程中展现出温柔而妩媚的姿态。此句细腻描绘了一幅燕子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生物活动的活力,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些小生命温柔一面的观察。
杨花满路尚颠忙:柳絮(杨花)飘落在道路上,形成了一片繁忙的景象。此句用“尚颠忙”来形容柳絮飘落的场面,既强调了春天生长的急迫感,也反映出自然界在这个季节里无处不在的繁盛与活力。
春晓 其三 北宋 · 毛滂
炉香烬冷夹衣寒,雨过园林翠作团。
剩得风光何处著,红蔷薇搭小栏杆。
炉香烬冷夹衣寒:炉火已经熄灭,香烬尚存一丝余温,而穿着夹衣的人仍能感受到寒意。这句诗通过描绘室内炉火的熄灭和夹衣的寒意,营造出一个春天初醒的家庭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雨过园林翠作团:春雨过后,园林中的植物变得更加翠绿,仿佛一团团的绿意盎然。这句诗将视角转向户外,展现了春雨对大自然的滋润和生命的勃勃生机。
剩得风光何处著:剩下的美好风光该往哪里安放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景象的探寻与期待,彰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红蔷薇搭小栏杆:红蔷薇花开满枝头,甚至攀爬到矮墙上。这句诗以红蔷薇为例,具体描绘了春天的色彩与形态,同时象征着生命力和生长的力量。
春晓 其四 北宋 · 毛滂
池塘绿净了无尘,造化裁馀十日春。
月树清深语鶗鴂,几时归去亦谩人。
池塘绿净了无尘: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没有一丝尘埃。这句诗通过描绘池塘水面的清澈与干净,展现出自然界在春天的静谧与纯净。
造化裁馀十日春:大自然仿佛精心保留了十日的春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季美好时光的赞美,似乎时间也为这一刻的美丽而停滞。
月树清深语鶗鴂:月光下的树木幽深,只有杜鹃鸟(鶗鴂)在轻声啼叫。这句诗中的“月树清深”形容了夜晚的宁静与树木的幽深,而“语鶗鴂”则增添了生动性,用拟声词描绘了鸟鸣的声音。
几时归去亦谩人:何时才能回去,这样的期待也只是徒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未来的淡然态度,意味着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而是顺其自然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