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地区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空天军苏-34战斗轰炸机编队实施一系列精确打击行动,对乌克兰武装部队造成重大打击。

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后,俄军空中力量迅速投入战斗。苏-34战斗轰炸机编队凭借其先进的导航系统和精确制导能力,对乌军重要军事目标实施打击。三天轰炸中,苏-34战机共发射各类精确制导炸弹80余枚,其中包括KAB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和FAB系列卫星制导炸弹。

这些打击行动重创乌军装甲力量,其中包括15辆美制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其中12辆因受损严重完全丧失战斗力。同时,12辆德制豹2A6主战坦克在遭遇反坦克导弹打击后也被迫退出战斗序列。

苏-34这款双座战斗轰炸机采用最新的航电系统,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保持高精度打击能力。战机配备的先进火控系统使其能够同时跟踪多个地面目标,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火力打击任务。此外,苏-34的电子战能力也得到充分展现,有效压制乌军的防空系统和通信设备。

俄军指挥部通过精心规划,将苏-34战机编队分成多个战斗群,分别在不同战区执行任务。这种部署方式确保空中打击的持续性和全面性,同时也降低己方战机的损失风险。战机携带的多种类型弹药,使其能够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打击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武器。

俄军地面技术保障人员昼夜不停工作,确保苏-34战机保持最佳战备状态。通过采用模块化维修方案,大大缩短战机的维护时间,提高整体作战效率。实时战场数据分析系统帮助指挥官快速评估打击效果,及时调整作战策略。参战的苏-34战机出勤率保持在90%以上。

在库尔斯克战役的西线战场,苏-34战机在P-65公路沿线展开系统性打击行动。通过对制高点的控制,战机可以有效监控方圆20公里范围内的敌军动向。这种优势地位使得俄军能够及时发现并打击乌军的补给车队和战术集结点。在东线战场,苏-34采取低空突防战术,配合特种部队对乌军后勤系统实施打击,显著削弱乌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苏-34战机超大载弹量使其能够携带多种类型弹药,满足不同作战需求。先进的航电系统和低空突防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和严酷电子战环境下保持高效作战能力。同时,该型战机优秀的机动性能和防护能力,也为飞行员提供较高的生存保障。

超过400名乌军士兵在空袭中伤亡,其中包括60名军官。这些军官大多在俄军对乌军临时指挥部的精确打击中丧生,严重影响乌军的指挥体系。装备损失方面,除坦克损失外,大量装甲运兵车、自行火炮等重要装备被摧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超过3.5亿美元。

由于指挥系统受损,前线部队出现指挥混乱现象,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显著下降。补给线路的中断加剧这一问题,导致部分部队陷入各自为战的状态。这种情况使得乌军的整体防御体系出现明显漏洞,为俄军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苏-34战机的打击行动为俄军的包围作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持续的空中打击,俄军成功将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主力围困在直径仅1公里的区域内。这一战术成果不仅限制乌军的机动空间,还为俄军地面部队创造有利的进攻条件。若俄军能够成功完成对被困乌军的围歼,可能打开通往哈尔科夫方向的战略通道,这将对整个战区局势产生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