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凌晨,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经过数日交战,成功攻占乌克兰斯克。超过1万名俄军官兵突入城区,乌军防线崩溃。
乌克兰斯克位于顿涅茨克州东北部,该市位于顿涅茨克东北约65公里处,扼守着通往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的交通要道。城市铁路网络连接巴赫穆特、利西昌斯克等城市,是区域内军事物资运输与战术调度的枢纽。控制乌克兰斯克意味着掌握通往顿巴斯腹地的战略通道,可有效切断乌军东部战线的补给线。
乌军此前在乌克兰斯克构建三道防线系统,包括反坦克壕沟、混凝土掩体和地下指挥所等工事。城区内设有军火库、后勤补给中心和战术指挥中心,承担着协调东部战线军事行动的职能。乌军在城市周边部署防空系统和火炮阵地,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城市周边丘陵地带为防御作战提供有利条件,但也增加守军协同作战的难度。
战前,乌军在该地区部署约1.5万人的兵力,包括机械化部队、炮兵部队和特种部队。城市内储备弹药、燃料和医疗物资,具备长期坚守的物质基础。俄军采取的新战术和新装备,打破乌军原有的防御部署。
行动开始前,俄军侦察分队对乌军防御工事进行侦察,获取关键目标的坐标。随后,俄军调集新型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系统,对乌军阵地实施打击。俄军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战线100门以上。
在合围阶段,俄军在城市周边构建包围圈,投入T-90主战坦克、BMP-3步兵战车等装备。空中支援力量包括米-28武装直升机和苏-34战斗轰炸机,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掩护。俄军首次大规模运用新型电子战装备,干扰乌军的通信系统和防空雷达,削弱守军的指挥控制能力。
城区作战阶段,俄军特种部队采取小组战术,逐栋清理建筑物。狙击手占据制高点,打击乌军指挥官等目标。无人机编队全天候侦察,为地面部队提供实时战场态势。这种立体化作战模式瓦解乌军的抵抗意志。
在此次战役中,乌军3个机械化旅的主力部队遭受重创,约4500名士兵阵亡或被俘,失去128辆各型装甲车辆和12套火炮系统。东部战区指挥部被迫转移,造成指挥系统瘫痪。西方援助装备落入俄军之手,包括美制M777榴弹炮、英制"挑战者2"主战坦克等武器。这些损失削弱乌克兰东部战线的整体防御能力。
俄军虽未公布具体损失数据,但俄军也付出一定代价。俄军可能在突破乌军外围防线时遭受较大损失。
俄军通过控制M03和H27主干道,获得通往多个重要城市的战略通道。顿巴斯地区的控制范围扩大约2800平方公里,获得15个战略制高点,为进攻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创造条件。同时,乌军东部战线被迫调整,面临的防御压力增大。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已开始接管城市管理工作,俄罗斯承诺提供2.5亿美元的重建资金,强化其在东部地区的政治影响力。美国加快38亿美元军援的发放进程,并考虑追加"爱国者"防空系统等军事援助。英国、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也表示将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
乌克兰斯克的战役暴露出乌军在装备性能、战术运用和指挥协同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这场战役也显示出俄军作战能力有提升。乌克兰方面需要重新评估防御策略,而俄罗斯则要考虑如何巩固和扩大战果。未来顿巴斯地区的军事态势可能会进一步激化,这座城市的得失或将成为影响整个冲突走向的关键节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