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洛克地区的战火连绵不断,乌军精心布置的多个火力点形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乌军重机枪手死死盯住每一寸阵地,与迫击炮协同配合,将一波又一波的俄军进攻拦在防线之外。残酷的消耗战中,双方都在为弹药补给问题发愁。
战事进入胶着状态,乌军在阵地前沿设置大量的诡雷和反坦克壕沟,抵御着俄军的猛烈进攻。地面上到处都是弹坑和战车残骸,浓烟遮蔽战士们的视线,但战斗仍在持续。装甲部队的履带声、炮击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战场俨然成为一座巨大的绞肉机。
乌克兰特种部队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俄军后方。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切断敌方的通信线路,摧毁关键的弹药库。这些身经百战的特种兵像幽灵一般在废墟间穿梭,利用地下工事网络进行突袭。
同时,乌军部署的狙击手们在建筑废墟中设伏,专门狙杀敌方的指挥官和通讯员。俄军也在不断调整战术,从最初的强攻转为更具策略性的包围战术。他们的装甲部队被分成多个小组,试图形成包围圈,同时大量使用电子干扰设备,试图切断乌军的通信网络。战场上空,俄军的无人机编队不断盘旋,既用于侦察,也携带炸弹对乌军工事进行精确打击。
整个战役已造成180万人伤亡,其中平民伤亡达到78万之多。军方的月均损失在5.5万到6.5万人之间波动。仅在库尔斯克方向,乌军就损失57330名士兵、331辆坦克和244辆步兵战车。
在一天之内,仅在红军城、库皮扬斯克和库尔斯克方向,乌军就损失1145人,以及数量可观的装甲车辆。俄军也未能幸免于难,一天之内就损失6门野战炮、4部车辆和2座电击场。装备损失的速度之快,已经超出双方的补充能力,这场消耗战正在将双方的军事工业推向极限。
战场的后勤补给形势同样严峻。运输车队成为双方重点打击的目标,许多补给物资还未抵达前线就已被摧毁。部队不得不严格控制弹药使用量,有些部队甚至出现弹尽粮绝的危险。医疗救援更是面临巨大挑战,前线医院人手严重不足,医疗物资告罄。
伤员不得不在战火中等待救治,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带来生命的逝去。即便是成功后送的重伤员,在漫长的运输途中也面临着空袭和炮击的威胁。战地医生们不得不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有时甚至要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给伤员截肢。
战场上不仅有俄乌双方的军人,还活跃着众多外国雇佣兵的身影。约有2万名具有实战经验的外国雇佣兵参与战斗。这其中的命运更是跌宕起伏,两名英国公民和一名摩洛哥公民就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被判处死刑并执行。
这一事件曾引发英国方面强烈反应,一度扬言若公民被处决将宣战,但最终仅以外交抗议收场。这些雇佣兵的加入不仅带来先进的作战经验和技术,也让战场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他们中有人为金钱而战,有人为理想而战,但最终都卷入这场残酷的战争漩涡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