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89年的一个雨夜,我家那头养了五年的老黄牛不见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头牛可是我们周家的命根子啊。
要说这事得从头说起。我叫周建国,是河南南阳市郊区杨树村的人。我们杨树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山不高,水不深,但是地里能种的庄稼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爹走得早,留下我和我娘相依为命。我娘身子骨不好,常年有病在身。全靠着这头老黄牛,我才能耕种五亩薄田,供我娘吃药。可偏偏这个时候,老天爷和我们开了个大玩笑。
那是89年的农历三月,天气阴晴不定。这天晚上,我刚把牛拴好,突然就下起了大雨。雨点打在茅草屋顶上,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我娘的病又犯了,我得去给她煮药,就没来得及再去看看牛。
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我去牛圈的时候,老黄牛不见了!绳子断了,牛槽里的草料还没动过。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
“娘!不好了,老黄牛不见了!”我冲进屋里就喊。
我娘一听,病都顾不上了,挣扎着就要起来:“怎么会不见了?昨晚上不是还拴着的吗?”
“绳子断了,肯定是被雨水泡的。现在可咋整啊?”我急得直转圈。
这时候,村里人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
“建国啊,这可咋办呢?”王婶拍着大腿说,“这头牛可值两千多块钱呢!”
“可不是嘛,这牛要是找不回来,你娘的病可咋办啊?”李大娘也在一旁帮衬着说。
我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头牛的重要性。这可是我爹留下的唯一家当,要是找不回来,我娘的病就没钱治了。想到这里,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从人群后面传来:“建国,别着急,我帮你找!”
我一回头,看见是东村的寡嫂赵秀英。她穿着一身蓝布衣裳,头发随意地挽着,手里还提着个竹篮子。
赵秀英是东村有名的寡妇,30岁上下的年纪,带着个8岁的女儿赵小月。她男人三年前得了重病走了,从那以后,她就一个人拉扯着闺女,靠着给人缝补衣服、织布来维持生计。
我爹在世的时候,经常帮衬她家。记得有一年,她家的麦子收成不好,是我爹借了我们家的牛给她家耕地。所以这些年,她对我们家一直很照顾。
“秀英嫂,这。这。”我有点结巴地说。
“别这这那那的了,赶紧找牛要紧!”赵秀英一边说,一边把篮子往地上一放,“我知道你们家这头牛的习性,它最爱吃后山的青草,说不定就往那边去了。”
我一听赵秀英这么说,心里顿时有了主意。我娘也说:“秀英啊,你说得对,那牛确实爱往后山跑。建国,你赶紧和秀英去后山找找。”
这时候,赵秀英的闺女小月也跑了过来。小月生得白净,扎着两个小辫子,怯生生地躲在她妈妈身后。
“妈,我也要去。”小月拽着赵秀英的衣角说。
“你去啥去?这么大的雨,路上都是泥,你去了准添乱。”赵秀英转头对闺女说,“你去王婶家待着,等我们找到牛回来。”
我赶紧拿了根木棍,又找了条旧毛巾。这雨天路滑,没个木棍扶着可不行。那条毛巾是想着万一找到牛了,还能给它擦擦身子。
“建国,你往西边那条小路找,我从东边那条路上去,这样咱们能找得快些。”赵秀英很快就安排好了。
我点点头,心想这赵秀英还真有主见。要是换了我,肯定手忙脚乱的不知道从哪儿找起。
后山的路不好走,尤其是下过雨之后。泥巴裹着鞋,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歇会儿。我一边走一边喊:“老黄牛!老黄牛!”
这么喊了能有一个多小时,嗓子都喊哑了,也没见牛的影子。我正想着要不要换个地方找,突然听见远处传来赵秀英的声音:“建国!建国!快来啊!”
我顺着声音找过去,只见赵秀英站在一处草坡上,远远地朝我招手。我赶紧加快脚步,差点摔了好几跤。
等我赶到的时候,赵秀英指着草丛中的一串牛蹄印说:“你看,这不是你家牛的蹄印吗?我记得你家那头牛右前蹄上有道伤疤,这印子上就能看出来。”
我仔细一看,还真是。我家那头牛右前蹄是前年被石头划伤的,走路的时候总是有点歪,所以留下的蹄印和别的牛不一样。
“秀英嫂,你这眼神也太好了!”我由衷地感叹道。
赵秀英抿嘴笑了笑:“这有啥,我以前经常帮我男人放牛,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走,顺着这个印子找,准能找着。”
我俩顺着蹄印往前走,雨还在下,但已经不像早上那么大了。赵秀英的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但她好像一点都不在意,只管低着头找印子。
走着走着,我发现印子越来越新鲜了。赵秀英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一片竹林说:“建国,你看那边!”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可不是吗,我家那头老黄牛正在竹林边悠闲地啃草呢!
“找到了!真找到了!”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这时候,赵秀英已经拿出绳子,慢慢地向牛走去。她一边走一边轻声说:“好牛,乖牛,别怕啊,我们是来接你回家的。”
说来也怪,我家这头牛平时最认生,见了生人就躲。可是看见赵秀英走过去,它不但不躲,反而把头伸过来,任由她摸。
“你这牛啊,可真会挑地方。”赵秀英一边给牛套绳子,一边说,“这片竹林的草最嫩,怪不得你跑这么远来。”
我走过去帮忙,掏出那条毛巾给牛擦身子。这时候,我才发现赵秀英的手上都是泥,衣服也脏得不成样子。
“秀英嫂,你这。”我有点过意不去。
“这有啥,又不是没见过泥。”赵秀英笑着说,“找到牛就好,赶紧把它牵回去吧,你娘该着急了。”
我们牵着牛往回走,这时候雨已经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泥泞的山路上,竟然泛起一层金光。
“秀英嫂,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一边走一边说,“要不是你帮忙,这牛还不知道要找到什么时候呢。”
“跟我还客气啥,”赵秀英摆摆手,“当年你爹帮了我那么多,这点小事算什么。再说了,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听她提起我爹,我心里一酸。我爹走得早,要不是他走得早,我家也不至于这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