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能文能武,被毛主席称为儒将,与张爱萍一起被后人誉为血火双雄,他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36位军事家之一。
1907年,彭雪枫出生在河南镇平。
5岁时开始随教私塾的祖父彭如澜读书识字,后又在伯父彭延庆办的私塾给富家子弟作伴读。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年幼的彭雪枫竟然在这场爱国运动期间写下了不少爱国主义佳作,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彭雪枫名声大噪。
14岁时,彭雪枫奔赴天津,寄居在伯父彭延庆家里,不久后考入南开中学。不久后,学校迁移到北京郊区。
18岁那年,在北京读书的彭雪枫加入了共青团,并在一年之后顺利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地共产党员。
1929年6月,22岁的彭雪枫被派到烟台刘珍年部二十一师做兵运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吞并中国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奔走呼吁,希望各方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1933年5月,26岁的彭雪枫调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率部东征,连战皆捷,进逼福州。11月,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中身负重伤。两年后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五师编为十三团,彭雪枫担任团长。后在遵义立下奇功,率部夺取天险娄山关。
1936年2月,红军东征,进入华北抗日,在山西抗日前线,75天内转战53座县城。
1936年5月31日,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呼吁全国统一抗日。
此时,彭雪枫化身商人蛰伏山西太原,他正在执行毛主席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联合阎锡山抗日。
彼时,阎锡山是山西的无冕之王,他统领山西20多年,掌握30万晋绥军。他为人处世老练油滑,当时,山西周边有日军、国民党中央军、红军,他拥蒋又抗蒋,和日又不降日,反共又联共,他曾自嘲自己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但又不能踩破鸡蛋。
1936年12月,彭雪枫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拜访阎锡山,一番口舌交锋后,阎锡山最终同意联共。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1937年,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正式成立,彭雪枫出任办事处的主任。此时,阎锡山开始筹建新军,并邀请彭雪枫去给军官们宣讲抗日思想和游击战术,甚至有一些大学和中学也对彭雪枫发出了邀请,请他去给学生们讲“抗日救亡”!
彭雪枫知识渊博,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引经据典,每次课堂都是座无虚席。
1938年秋,彭雪枫再次接到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率部挺进豫东,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彭雪枫已经在筹备战地报《拂晓报》,而且已经接近尾声,未免半途而废,彭雪枫推迟了两天才出发。
到达豫东后,彭雪枫利用《拂晓报》进行抗日宣传,短短一年时间,大量有志之士加入他率领的新四军,他所率领游击支队从当初的300多人发展壮大到17000多人,并建立了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完成了毛主席交待的创立豫皖苏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0年11月,彭雪枫率部在板桥集取得大捷!击溃了5000多人日伪军的进攻,并击毙伤敌1000余人,并用机枪打下日军一架轻型轰炸机,创造了华中敌后战场步兵打下日军飞机的先例。
1941年1月6日,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叶挺率领的新四军突遭国民党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8万多人的拦击。血战七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蒋介石诬陷新四军叛变,取消了其番号,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
17日,彭雪枫发表《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一文,24日,发表《纵谈皖南事变——答记者问》的谈话。28日,八路军第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担任任师长兼政委。
日军、伪军、国民党反共部队,三面夹击彭雪枫率领的抗日游击队,腹背受敌之下,游击队遭受重创,4000多人牺牲。
为了保存仅余的力量,彭雪枫率部远离豫皖苏根据地。2月份,抗日游击队重组,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张震任政委。
此时,彭雪枫开始反思,总结在豫皖苏失利的教训,他认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日军的骑兵太多,而游击队又没有与之对抗的力量。为此,彭雪枫决定组建自己的骑兵,彭雪枫紧抠裤腰带,筹集三万资金购买战马等物。
不久后,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正式成立。彭雪枫亲自给战士们讲课,做骑兵战术示范。他还设计了一把集各家所长,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新式马刀,被战士们称为“雪枫刀”。雪枫刀比一般的战刀要长,刀身也细小很多。骑兵团的战士们视为至宝,连睡觉的时候都要放在枕头下面。
骑兵团初次出战就立下战功, “雪枫刀”的威力让鬼子大吃一惊,甚至有的日伪军慑于“雪枫刀”的威力,不战而降。
此后,骑兵团成了彭雪枫手中的王牌,每到关键时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骑兵团在抗日战争中,参战数百次,立下赫赫战功。
不少人说到彭雪枫都翘起大拇指,一谈到他就会提起彭雪枫三宝——《拂晓报》、拂晓剧社、骑兵团,这也让许多根据地对他是羡慕嫉妒恨。
1944年4月,日本人再度向南挺进,为了打通平汉线和粤汉线,日军集结50余万兵力,对平汉、粤汉、桂湘铁路沿线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役,国民党军规节节败退,37天之内连丢38座城池。自此,河南全境沦入敌手。
此时,党中央发布命令,让彭雪枫率领第四师打回豫皖苏。等了三年,终于有了一雪前耻的机会,彭雪枫激动万分。
战斗之前,彭雪枫给妻子写了一封,阐述了当前的革命形势,他认为中国革命20多年,终于苦尽甘来,同时他嘱咐怀孕的妻子照顾好自己,等他胜利归来。
收到信后的妻子,跋涉十余里,见了彭雪枫一面,临行前,战地记者给两人拍下了一张合影。
战斗打响后,短短10余日内,粉碎了2000多日伪军的扫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3个县15区政权。建立了1000余人的地方武装,根据地再次恢复。
一直以来,他担负的都是最严峻的任务以及最沉重的使命,奈何天妒英才。
1944年11月19日,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打响,仅仅一个小时,就打得日寇丢盔卸甲,为了消灭所有日寇,彭雪枫赶到前沿阵地,在距离鬼子几十米的地方指挥战斗,他命令骑兵团拦截逃窜的日寇。
突然,一颗流弹击中彭雪枫的胸口,他慢慢的跪倒在地,一旁的参谋长张震赶紧抱住倒地的彭雪枫,四周的战士们围了上来,大声呼喊着“师长,师长……”
就这样,在这战斗胜利的最后一刻,年轻的将军牺牲在了张震的怀里,他才37岁。
张震在请示了上级后,为了不影响士气和后方备孕的彭雪枫妻子,张震隐瞒了彭雪枫的死讯。
三个月后,彭雪枫的儿子彭雪枫顺利出世,他的妻子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彭雪枫生前写给的87封信,她满心欢喜的等待丈夫的归来。
“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流云散处多。”
这是彭雪枫写在笔记本上的诗句,这个小小笔记本在彭雪枫牺牲后,一直都被张震保管着。
虎父无犬子!
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继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人,2006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2009年9月10日,彭雪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致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