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明

神头岭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山西省潞城县东北部神头岭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为八路军山地游击的经典战例,共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近千人,大大提高了抗战军民粉碎敌晋东南“九路围攻”的信心。

战前形势

1938年初,山西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反攻太原计划流产,日军向晋南、晋西发动攻势。平汉线日军108师团配合太原20师团进攻晋南临汾,突破东阳关川军防线,2月20日已进占长治,3月4日占领临汾,继续向风陵渡、军渡等黄河渡口推进。为钳制日军,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129师奉总部命令,由正太路东段井陉地区南下襄垣、武乡地区,准备打击侵入晋东南和占领长治之敌,在邯(郸)长(治)大道寻机歼敌。

此前在2月下旬的井陉长生口地区,386旅成功实施了一次诱伏作战,歼灭日军井陉警备队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我军也伤亡100多人。1∶1的战损,让129师师长刘伯承感到心痛,牺牲的大部分是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啊!根据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对我晋东南“九路围攻”的部署文件,他注意到日军108师团的进军路线是由邯郸、武安、涉县、黎城、潞城、屯留、良马、府城进攻临汾,邯长公路为其补给线,黎城为其重要后方兵站基地,有敌百余人守备,经常来往运输辎重的汽车和马车。涉县有敌400余人,潞城有敌108师团和16师团步骑兵3000余人。黎城、潞城之间为丘陵,并有浊漳河相隔,河上架有木桥。针对这一态势和地形情况,以及日军一处受袭、他处必援的规律,刘伯承决定再来一次“吸敌打援”,狠狠敲它一下子,争取取得较大战绩和物资补充。于是决心以385旅769团佯攻黎城和阻击涉县可能来援之敌,以386旅(辖771团、772团)和师补充团在黎城、潞城之间的神头岭地区严密设伏,歼灭由潞城出援之敌。

具体作战部署

386旅受领任务后,于3月16日凌晨2时,疾进至潞河村与微子镇之间的续村岭、茶房、申家山等地。旅长陈赓亲率各团营以上干部到神头村附近山岭进行现场勘察,结果发现部队现有的国民党军绘制下发的地图与实地不符,公路不是图上所示从山沟间通过,而是从一条狭长光凸的山梁上通过。山梁宽度不过一二百米,路两边地势比公路略高,没有任何隐蔽物,只紧贴着路边,过去国民党军做了些简单的工事。山梁北侧是一条大山沟,沟对面就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即是神头村,再往西,就是微子镇、潞城。显然,这样的地形是不大适合埋伏的,如此暴露,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于展开。北面的深沟,也不便我预备队运动,搞不好,还可能让自己陷于被动。



◆这是1938年3月,神头岭战斗前动员大会现场。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发楞,怎么办?还打不打?黎、潞之间20多公里的路上还有没有更合适的伏击地点?指挥员们议论纷纷……陈赓没有说话,继续仔细观察着公路两旁约20余米处的国民党军弃用的废旧工事。他心里有了主意,和政委王新亭交换意见后,决心还是要在神头岭打一场伏击战。他对各团干部解释:地形不险要,敌易麻痹。山梁狭窄,我不便展开,敌就更困难。路旁废旧工事,敌司空见惯,是我隐蔽依托的好条件,只要伪装好,敌人是很难发现的,完全可以达到突然攻击的效果。在这根“独木桥”上打架,谁先动手就对谁有利。统一认识后,386旅定下了具体作战部署:以771团主力位于张庄、王家庄及大道两侧高地,担负正面阻击敌人,抽出1个营于申家山、1269高地机动,团特务连于续村、潞河村及以北之浊漳河赵店大桥游动警戒,待黎城打响后即把该桥炸毁,切断潞城和黎城的交通,保障主力歼敌。以772团第1、2营在申家山、漫流岭大道北侧及神头岭东北侧1187高地,从右侧对敌实施突击,第3营主力于李家庄,准备适时向微子镇与神头村之间大道出击,切断敌向潞城回窜之路。以师补充团在鞋底村、薛家庄以西高地设伏,从东面攻击敌人。考虑到若潞城之敌(3000余人)全部出援,我难以全歼,由772团3营派出1个连,其两个排伸至潞城东北之1505高地袭扰牵制守备之敌,另1个排进至潞城北余庄警戒,使敌不敢倾巢出动。

任务下达之后,部队进行了深入动员,情绪极高。补充团的新战士们,既紧张又激动,参加这样大的战斗还是第一次呢,不由地紧握着手里的梭标和红缨枪。陈赓到神头村里看了看,又到各团亲自督促大家进入阵地,他鼓励战士们要勇敢杀敌,日本鬼子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怕它气势汹汹,只怕我们满不在乎、骄傲麻痹。在阵地伪装上,陈赓指示战士们不要随便动工事上的旧土,踩倒了的草,一定要顺着风向扶起来,只要伪装做的好,就是敌人踩到了我们的头发也不会被发现。



16日凌晨4时,远处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隆声,那是担负“钓鱼”任务的769团对黎城的袭击开始了。386旅的设伏指战员们加快速度,做好伪装,隐蔽了起来。一切都已就绪,他们静静地伏在工事里,等待着东方慢慢发白。

769团佯攻黎城

3月15日傍晚,769团开始悄悄地向黎城进发,午夜时分到达黎城近郊。作为整个作战计划的第一步,团长陈锡联很清楚自身的担子,开门炮一定要打响打红。他带领各营干部在城边观察完地形,于城北3里的一个破庙里设立了指挥所,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他指着地图口述着作战命令:“2营全部到城东埋伏,警戒东面东阳关的敌人;1营以1连攻击城的北面,从那里突破登城,2连紧随,乘机扩大战果,3连在后担任掩护;3营为团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我军进入神头岭伏击阵地。

1营由副团长孔庆德亲自率领展开攻城,凌晨4时,在轻重机枪掩护下,该营1连仅用5分钟就登城成功,可见当时日军的骄横大意,根本没有想到八路军会趁夜夺城。在歼灭城墙上的一个小队后,2连也迅速登城。1营把重机枪架在城墙上,居高临下进行点射,掩护1连和2连从东西两侧冲入街道。这两个老红军连队攻势凌厉,不到半个小时,就打到了黎城日军守备队指挥部附近,但敌人工事很坚固,连攻了几次都未成功。由于天未破晓,日军遭我突然袭击,一时摸不清情况,只固守在房院里不敢出来。769团则因所负任务明确,只要求袭击并不施以强攻或夺取,1营在歼敌百余人后,边打边返,于16日上午9时撤到黎城西北之乔家庄,在郊外围困敌人。后来才知道,当时日军黎城守备队并不是战前侦悉的只有百余人,而是增加为117联队第1大队和野炮兵108联队第7中队等部上千人。

天明后,涉县数百名日军乘汽车前来增援,在东、西黄须与我769团2营接触,2营刚一出击,敌人见势不妙,仓皇退回。与769团相配合的是,771团特务连于凌晨5时将浊漳河赵店镇木桥烧毁,切断了潞城和黎城间的交通,并继续警戒。

“鱼饵”投了下去,“鱼”是否“上钩”了呢?潞城的日军确实出动了,但根据日军资料显示,出动的日军并不是前去增援黎城,而是一次正常的辎重输送。当时为了维持108师团的补给并进行扫清新占领区中国军队残部的第二期作战,日军在黎城设置了兵站,以积蓄到3月底所需的粮食和弹药。该师团辎重兵联队及配属的兵站分为3个梯团,在黎城、潞城间来回输送辎重物资。

根据108师团的辎重输送计划,第1梯团在3月14日就输送完毕,第2梯团则由真铜中佐率领,于15日先由黎城运来一批粮食到潞城,再于16日返回黎城,这本是正常的输送计划,却被八路军一直误认为是因黎城受袭而引来的潞城援军。

日军这个第2梯团由三部分组成,真铜中佐带领的第12兵站辎重兵队本部,官兵17人、乘马2匹、军车2辆;林清中尉带领的16师团第3兵站辎重兵中队,官兵473人、乘马47匹、挽马385匹;笹尾中尉带领的108师团辎重兵联队第3中队,官兵434人、乘马47匹、挽马361匹。以上部队共计官兵924人、乘马96匹、挽马746匹。其中,配备步、骑枪的战斗人员不到300人,其余大部分人员是以短剑为自卫武器的辎重特务兵。

在黎城已经遭到八路军袭击的情况下,潞城日军不以为然,没有引起重视,仍旧按预定计划安排辎重输送,而不是派出战斗部队进行增援,可见当时日军的骄横狂妄。也许是想到黎城守备部队兵力足够,无须担心,殊不知,八路军已经在神头岭给他们挖好了坟墓。

激战神头岭

3月16日上午7时,日军辎重第2梯团由潞城出发,向黎城前进,行军序列为:12兵站辎重兵队本部在前,林清中队居中,笹尾中队断后。日军进至神头岭时,八路军伪装严密,冷静沉着,至敌搜索骑兵最近处只有25米仍未暴露。敌人只注意到沟对面的申家山,对鼻子底下那些见惯了的废旧工事,丝毫没有放在眼里,看到申家山上没有动静,便继续前进。我为打击其大部队,未予拦截,将辎重兵本部的两辆汽车放了过去。9时30分,先头的辎重兵队本部接近浊漳河,居中的林清中队抵达神头村,在村南洼地上休息。10时左右,断后的笹尾中队各小队已过微子镇,陆续赶到神头村附近。敌已全部进入我伏击区!10时10分,林清中队起程,刚刚离开神头村,屉尾中队一个小队紧随行至村中央时,八路军386旅指挥所发出了攻击的信号,771团拦头,772团主力和补充团分别由公路东西两侧向日军行军纵队猛冲。刹那间,平静的山梁变成了一座火山,埋伏在村北1187高地及其两侧的八路军机枪突然急速射击起来,成百上千的手榴弹蓦地在日军脚下齐声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的火光,连同滚腾的硝烟与黄土,汇成一条愤怒的火龙,一下子就把长长的日军队伍和公路吞没了。

“冲啊!杀呀!”没等再下命令,埋伏在公路两侧的772团1营和补充团1、2营的战士们便从工事里、草丛间飞奔出来,冲进敌群,用刺刀、大刀、长矛奋勇砍杀,与敌展开殊死战斗。日军被我截为数段,在狭窄的地形上无法展开,顿时陷入混乱,不少士兵还没有辨清方向就被打死。但是,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日军作战亦十分凶狠,他们凭借大车、人马尸体顽抗,八路军以短促火力和刺刀、手榴弹、梭标、石头与敌激战。正杀得难解难分,远在申家山的772团2营也冲了上来。因公路山脊狭窄,772团只布置了1营在废旧工事里隐蔽,将以机动快速著称的2营布置于申家山。枪声刚一响起,他们便像下山的猛虎一样,不到半个小时就扑上了公路。战斗中,2营8连在夺取一段公路后,连长邓世松头部、胸部负重伤,不能说话,牺牲前一刻,仍挥着手榴弹指挥战士们向敌人冲击;1营1个战士负伤4处,用毛巾勒住伤口后又一口气刺死了3个敌人,牺牲时手里的刺刀还深深插在敌人的肚子里;司号员杜旺保抱着块大石头冲上公路,把一个日军砸得脑浆迸裂;炊事员老蔡也用扁担劈死了一个敌人,夺来了一支三八枪……2营这支生力军的到来,马上使战斗局面起了变化。看到伏击的八路军太多,再战斗下去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日军林清中队余部拼死杀出包围,向黎城方向逃去。此时,先头的12兵站辎重兵队本部因浊漳河赵店木桥被我771团特务连烧毁而被迫返回,与林清中队余部会合,抢占了桥南茶房村南方高地,一面还击,一面收容溃兵,等待救援。由黎城出援的日军,两次以火力掩护抢修木桥,被我特务连打退,阻于浊漳河北岸。



战斗打响后,断后的日军笹尾中队见势不妙,马上停止前进,迅速以神头村为中心采取圆阵防御态势,企图依托房屋和村边高地固守待援。日军一旦站稳脚跟,八路军突然迅猛的伏击就失去了效果,战斗能否取得全胜,关键就在对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神头村的争夺上了。10时30分,八路军补充团一部首先向神头村东方高地发起攻击,该处守敌在我到达最近距离时突然一齐开火,紧接着发起白刃反击,将我击退。此时,386旅旅长陈赓已从申家山上下来,到了村西772团指挥所,他亲自命令村边的2营7连1排不惜一切代价,拿下神头村。该排排长蒲大义作战一贯勇猛顽强,能打硬仗,曾多次受到陈赓的表扬。这个排没有辜负旅长的信任,他们在团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以一个班做正面牵制,两个班从翼侧主攻,连续夺占了两幢房屋,以伤亡5人的代价,一举毙伤日军十几人,击毙指挥官笹尾中尉,将敌逐出村外。敌见我兵力不多,即进行反击。正当我1排与敌激战时,772团团长叶成焕率8连也冲进了村里,并与1营、补充团对敌形成内外夹击。

日军实力大损,战况渐趋不利,于是收缩阵地,向村东南方高地集中,准备突围撤回潞城。撤向村东南方的日军各小队在我不断打击下,伤亡惨重,战斗员和所持枪弹已所剩不多,未经战斗训练的辎重特务兵只能配发手榴弹进行顽抗。在微子镇附近警备补给线的日军1个小队得知辎重梯团遇袭,立即前来救援,于中午12时赶到了村东南高地。此时八路军因消耗弹药过多,攻势也弱了下来。参加战斗的八路军指战员看到公路上、村内外躺满了日军的尸体,厚厚的灰土,几乎都成了浸血的泥浆。侵略者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每个人心中都感到十分痛快解恨。稍有遗憾的是,因补充团撤出战斗过早和772团3营迂回过迟,未能将被围之敌全部歼灭和切断神头岭与潞城之间的联系。下午15时,潞城日军救援队赶到了神头村,八路军386旅以一部担任阻击掩护,主力向神头岭西北之申家山、曹庄方向转移,战斗于16时结束。

双方伤亡及战斗影响

关于这次战斗的双方伤亡,我方对外公布:“八路军129师以伤亡24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500余人,俘获8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骡马6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7师(386旅延续)师史中称:“共毙伤敌1400余人,生俘8人,打死打伤和缴获骡马600余匹,击毁汽车3辆,缴获长短枪300余支,子弹万余发。”除缴获枪支外,两者战果基本一致。陈赓日记中则记载:“我两面夹击,经过4小时的战斗,敌千余人及其辎重全部被我消灭,计击毙敌人800余人,俘获10余名,缴枪约200支,击毙骡马300余匹,俘获300余匹,军服药材弹药甚多。我伤亡约为200余。”



◆八路军战士在神头岭战斗后身穿缴获的日军大衣、手握缴获的三八式步枪。

日军方面,在当时属机密的《第1军战时旬报》(第21号)中称:“神头村附近敌军遗尸约300具。16师团第3兵站辎重(林清)中队战死118人,战伤87人,失踪10人。108师团辎重(笹尾)中队战死86人,战伤46人,失踪4人。以上共计战死204人,负伤133人,失踪14人。两个辎重兵中队的马匹战死半数以上。”此旬报中,日军总损失为351人,与八路军公布的歼敌数据差异很大。从日军的资料中,我们看到,此次战斗前,从潞城前往黎城的辎重运输部队共有3批,成一个行军纵队,全部人员924人。3月17日,第12兵站辎重兵队本部(原有17人)和林清中队(原有473人)在黎城清点人数,只剩下161人,实际损失为329人。而断后的笹尾中队(原有434人)在16日下午战斗刚结束时就清点人数,发现仅剩战斗员90人,辎重特务兵120人,共计210人,实际损失为224人。以这个统计看,该战斗中,日军阵亡及被俘应为553人。对照我方资料,陈赓日记的记载,各项数据与日军损失统计差异较小,应当更接近实际战斗的情况。

神头岭伏击战,八路军设伏地区适当,行动隐蔽,攻击迅猛,给侵入晋东南的日军以有力打击,提高了我军民粉碎敌“九路围攻”的信心。它继续了长生口的战斗,也启发了响堂铺的战斗(注:1938年3月31日,仍在敌邯长补给线上)。我八路军连战皆捷,士气大振!这次战斗,在日军中也引起了极大震动。日军108师团向第1军报告中称:“辎重队受到敌军急袭,对优势之敌历经艰苦的战斗,使敌军受到我同数以上的损失。”认为我八路军129师部队“装备优良,战术动作勇猛果敢,常用手段为巧妙利用地形搅乱敌军后方”。日军辎重部队的一名伍长在日记中写道:“第108师团这样的损失是从来没有的。”一名从战地侥幸逃脱的日本《东奥日报》随军记者,写了一篇《脱险记》的通讯,称神头岭之战是八路军的“典型游击战术”。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