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厦门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宁带领厦门中院民一庭、刑一庭、集美法院刑庭法官,组成慰问团走进厦门市专门学校开展2025年新春关爱帮教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法治宣讲
《盗窃,“行”不“刑”?》
针对专门学校严管区大部分学生曾参与盗窃活动的情况,集美法院李夏菲法官从盗窃罪的入罪上档数额、量刑情节、刑罚后果等多角度对该罪名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介绍衍生犯罪类型,告诫在场学生远离犯罪,珍惜人生仅有的一次青春时光,努力学习,改过自新。
问答互动,点亮心灯
如果父母离婚,没人要我,我该怎么办?
法治小讲堂后,一名身材矮小的学生紧握话筒,声音微微颤抖地向法官提问。
“没有不爱孩子的爸爸妈妈,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又或者是不是你们做得不对让爸爸妈妈伤心了?即使爸爸妈妈离婚了,由于你们还没有成年,由谁抚养法律都有规定的,会先征询你们的意见,再确定由谁抚养更有利于你们的成长。只要你们好好改正错误,不做伤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情,你们仍然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刘宁专委结合所办理的案件,向学生们详细普及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这是发生在现场提问环节真实的动人一幕——慰问团法官们与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对话。
爱心帮扶,赠送慰问品
当日正值大年初七,慰问团的法官们为严管区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新春礼物,包含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的《重返庭审现场》漫画书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很多同学迫不及待当场拆封书籍阅读。
声声鼓励 温暖人心
慰问团法官们鼓励同学们利用在校期间丰富学识、强健体魄、增强法律意识,为早日回归学校、社会打好基础。
新春谈心,温情护成长
慰问团的法官们与严管区的同学们分组开展谈心活动,详细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情况、学习近况、走上错误道路的原因,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帮助同学们剖析错误观念,对于他们关于“我已经错过中考了,以后该怎么继续学习”“我之前做过的事情,会不会留下案底”等问题的困惑、烦恼,耐心倾听、悉心作答,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及方案。
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慰问团法官们的感谢,不少同学表示深受震撼与鼓舞,纷纷表示“对自己所犯错误深感后悔”“今后一定努力学习,绝不再犯,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
今后,厦门法院将持续推进专门学校学生动态跟踪机制,让每一次慰问不止于形式,让每一次问答不止于课堂,更延伸到少年们漫长的人生重建之路。
未来,厦门法院也将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政策,进一步加强与专门学校的协同合作,共同筑牢犯罪预防的“前端防线”,利用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刚性法治”与“柔性教化”的平衡智慧。
供稿:民一庭、刑一庭
编辑:张芯雅
校对:黄晓慧
责编:王惠传
审核:安海涛
出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融媒体中心
厦门法院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