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克农将军革命年代为革命工作四处奔波,对于家人,聚少离多是他们的常态。
除了李克农,他的儿子在战火中成长,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父亲的精神也影响着他。如此革命战争年代,他也成为我军一员,他的安危,身为父亲的李克农怎会不担忧。
1950年,李克农的神色紧张,知道粟裕在北京,他当即就找了去,并询问:“我儿子怎么样?是不是在前线牺牲了?”
李克农知道了什么,为何这么说?
李克农儿子:李伦
李克农口中的儿子是他的三儿子李伦。1945年加入我党,在我军的时间不算长,但也不能说晚。
众所周知,李克农将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革命工作东奔西走,哪里有战火燃起,哪里的局势危险,他势必在其中挺身而出。
李伦生于1927年,这时李克农早已投身革命,在危险的环境中,为革命贡献力量。他与父亲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后来李克农到上海办事处当主任,他才有了机会与父亲见面。
但这一机会十分短暂,革命形势紧张,上海不久也惨遭沦陷。为了李伦的安危考虑,他只能各地辗转,去过南京,也去过武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他也算深有感触,并度过了一段不错的日子。
在八路军办事处,毕竟是李克农的儿子,时间久了,大家都认识了他。除了一些八路军战士,就是我党领导干部也都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李伦没少跟着父亲行动,到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他的眼界得以开阔,更接受了不少新鲜的事务,当然革命的种子似乎也在慢慢种下。
渐渐地,李伦被李克农带去当了勤务兵,虽然他是李克农的儿子,但他和其他勤务员一样别无二致。
吃住上没有差别,干活一样如此。什么扫地、擦桌子、站岗放哨的活儿,他都有接触。可以说李伦从小就接受着锻炼。
而且李伦虽然年纪浅,但在我军呆着的时间可不短。尽管只有十二岁,但他也已成为八路军一员,专业技能提高着,聪明的李伦更很快就学会了报务工作。
1941年,李伦还在延安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没少与毛主席、朱老总等人接触,在他的思想影响下,李伦得到很大成长。
直到1943年,已经十六岁的李伦正式参军入伍,而想要发挥更大的力量,继续专业学习是肯定的,他因此进入抗大,而后还进入炮兵学校,他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自然成为我军重点培养对象。
很多人对他的期望都很高,而李伦也是我军培养的第一批炮兵干部,他必不会辜负众望,更在后来的解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后来李伦一度在张家口铁路局展开工作,只要前线需要,他自然挺身而出。
1947年华东野战军缴获不少敌军物资,其中不乏包括榴弹炮,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先,但当李伦听说后,他便孤身前往投军。
到华东野战军,李伦让陈老总等人刮目相看,而他在这一用人之际,更担起众人,成为榴弹炮团一营营长。
他随部队征战,在革命时期,他亦立下赫赫战功。还有在李伦的带领下,他全身心投入到部队工作中,是我军战斗模范,还立有一等功。
可能很多人会说他不愧是李克农的儿子,而抛开身份,他的功绩一样显著。
儿子牺牲?
李克农时常在我军隐蔽战线展开工作,什么样的危险没见过,什么样的磨难没有遇到过,但儿子参军后,他还是会忍不住担心他的安危,长时间没有信件往来,更让李克农有些担惊受怕。
李伦毕竟身处军队,炮弹不长眼,稍微不留意后果恐怕就是不堪设想。所以李克农始终期盼着儿子的来信,这样也就能确定他是安全的。只是始终没有消息传来,李克农难免会有不安,最初的时候还好,时间长了,他就不得不往更坏的方向去想。
随着这份念想逐渐加剧,他的心情越发的沉重。
后来得知粟裕将军在北京,他就猛地想要去那里打听打听。
粟裕是李伦的上级,自然有办法与前线得到一定联系。于是李克农就找到粟裕,他虽然知道会打扰到粟裕,但心情使然,他还是想要得到些消息。
所以见到粟裕后,他直接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问:“我儿子李伦是不是在前线牺牲了?”
见到李克农,粟裕就察觉到了不对,当然关于李伦的消息,粟裕也没有。
不过看到李克农这样,粟裕自会想办法帮他打听。于是他拨通了与陈锐霆的电话,陈锐霆是特种兵纵队司令,而李伦也是我军部队一重要干部,所以关于李伦的情况,陈锐霆都会第一时间知晓。
接通电话后,粟裕就帮李克农询问李伦的情况。陈锐霆没有隐瞒,将李伦近期情况呼之欲出,他不但没有任何问题,他还在舟山战役立了功。
如此,这一消息不仅能让李克农放心,他更应该为儿子感到骄傲。
而前线情况千变万化,过去的通讯情况不佳,再加上战火威胁,自然会联系的不及时。
不管怎样,得知儿子无事,李克农也算是放心一些了。
舍小家为大家
作为我党革命人士,李克农自然也盼望着孩子们能够出人头地,像自己一样为革命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李伦可以说做到了。
李克农将军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国家,革命时期四处奔走,建国后,又投身全新的工作中,对于家庭他自然是疏忽的,对于妻儿更满怀愧疚。
只是有舍就有得,他不过也是舍小家为大家罢了。
新中国授衔仪式上,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功绩被我党认可,他的革命精神热烈,影响着我们,更影响着孩子们,他无疑为孩子们做好了榜样作用。
其中李伦的贡献有目共睹,1988年他也有被授予中将军衔。
还有李克农将军的女儿,他们在各行各业亦是各自领域的闪闪发光者。大女儿从事教育,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小女儿则在医院工作,并担任要职。
李克农是我军将军中不同的,他没有领兵打过仗,但在我军隐蔽战线,他的贡献不可或缺。
革命年代,他始终对我党保持忠心,即使前方重重险阻,他总会挺身而出,为保卫党中央,他的贡献应被永远牢记于心。
结语
李克农为我党做出许多工作,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他付出众多,同时也关心着家人、儿子的安危。李伦上得战场,也是我军出色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