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等人合影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1937年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照片中毛主席在前面,身后是罗瑞卿(右)和杨至成。可以说,这张抓拍的照片将延安时期毛主席的真实相貌拍摄出来。

照片中,毛主席身材高大,他双手叉腰,双腿跨立,目视前方,给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一副舍我其谁的英雄霸气。

再看罗瑞卿和杨至成,也是眼神坚定,时刻观察周围的情况,确保毛主席的人身安全。不过,这张照片中的人物两个共同点:一是穿着一样的破旧军装,而且都是皱巴巴的,但难掩气质;二是大家身体消瘦,可见延安地区条件艰苦。


毛主席等人大合影


有人说,这才是真实的开国元勋们,再优秀的演员也无法饰演出来。再看照片中的大门,也是破旧不堪,这说明抗大条件无比简陋。当年来到陕北调查的美国记者斯诺在书中描述道:

“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

抗大虽然无比简陋,却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先后培养了10多万名革命干部,期间开国元帅、大将和上将超过半数都曾来到这所学校学习或者工作过。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党中央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抗大


1937年1月,这所学校迁到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主席非常重视抗大的发展,他在1938年4月的开学典礼上对学员进行了明确要求,就是“首先要学一个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我们学校的总的方针,也是全国人民的要求。”

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资料,从1938年4月到8月,毛主席在“抗大”讲授“辩证唯物论”课程,每周二、周四上午上课,每次4学时,下午参加学员讨论课,总时长达到110多学时。


毛主席


为了上好“辩证唯物论”这门哲学课,毛主席事先进行了充分准备,他回忆时说:“他们强迫我去讲课,我没有办法。这是写的讲义的一部分。花了几个星期,搜集了些材料,主要是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每天晚上写,白天睡觉。”

毛主席还考虑到有些学员参军很早,文化程度不高,可能听不懂哲学,于是他讲课时尽量让语言幽默有趣,通俗易懂,让学员能够提高注意力。毛主席说:“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


毛主席(左)


之所以成立抗大,毛主席有着深远的考虑。在保安县时,因为教学条件太简陋了,教员们便带着学员挖窑洞,布置关于学校的一切。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校舍是窑洞,学员住的地方也是窑洞,桌子和凳子都是石头砌成的。

莫文骅在《红军大学生活日记》中写道:“……因为教员们都是中央领导或担负各种工作的同志,他们工作很忙,除讲课外,不可能经常来,而且我们都有自修能力,每天除讲课两、三小时外,都是自己学习。主要靠自己阅读、讨论、研究,联系十多年来政治、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来学习,整理自己的切身经验。……尽管讲义是用过的废纸背面印的,有的还是红绿纸,又印得不清楚,但还是啃下去。每天晚上,坐在石凳上,俯首石桌,在蜡烛光下啃得津津有味。”


抗大


如果说物质条件还能勉强克服,可很长时间里连教员人数也无法保证。据当年知情者透露:“在保安的时候,我们的教员只有3个,也没有专门的职员,那时我是校长,同时也是学生。”党中央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于是请求毛主席、朱德、张闻天等人来给学员们义务上课。

不仅如此,当时还邀请斯诺来上课。对于这次讲课经历,斯诺有苦难言,他在书中写道:

“二百多名学员集合起来听我讲《英美对华政策》。我扼要地谈了一下英美的态度,然后同意解答问题。我不久就发现,这是个错误,请我吃的面条根本抵偿不了我遇到的难堪。向我提出的问题,即使由H. G. 威尔斯先生(著名英国小说家)来回答,也要自叹智穷才竭。”


战士们正在操练


不得不说,中共在办学上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考虑到当时学员时间紧张、环境艰苦等情况,提出课程内容尽可能要“少而精”,要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然后通过革命实践来深入了解。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大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战场。毛主席亲自到场为学员送行,并在毕业证书上题词,他要求毕业学员“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