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芳
北京锦芳小吃店内,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元宵。记者 施芳摄
临近元宵节,位于北京磁器口的锦芳小吃店年货售卖大棚前排起了长队。“黑芝麻、可可、山楂、五仁、桂花,一样来一份。”结完账,市民王大爷拎着元宵,喜滋滋地走出人群,“全家人都好这一口。”
锦芳小吃始创于1926年,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锦芳元宵是店里的招牌产品,其制作技艺已列入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个个精心调制的元宵馅,在糯米粉中不停翻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走进锦芳小吃店制作区,师傅正忙着滚制元宵。“糯米产自河北、核桃来自山西、黑芝麻来自山东……”指着馅料,锦芳小吃店经理邱云贺一一介绍。
“一颗元宵要经过浸泡、淘洗、晾米、磨粉、制馅、切馅、滚制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好煮易熟、皮松馅软、黏韧适宜等要求。”邱云贺说,制作过程中的许多“门道”,构成了市民心中的“地道”。锦芳小吃店采用自主研发的传统石碾磨粉,米粉要过3遍箩,保证细腻口感。滚制也大有讲究。晾干的元宵馅迅速过水后,再捞到元宵机中滚制,其间需要用手持续翻动,然后投入水中,如此重复4遍,所谓“四水成形”。
“元宵就得现摇的才好吃,那是老北京的味道。”70多岁的李大妈说,自己打小过节,就是跟着街坊四邻来排队买锦芳元宵。
通常,锦芳元宵从当年立冬卖到来年元宵节后一个月,高峰日一天销售七八万斤。店前蜿蜒的队伍,已成为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现在,锦芳小吃不断创新口味,先后上市蓝莓、沙棘、抹茶等口味的元宵,还用木糖醇替代绵白糖制作低糖元宵。今年推出的五福春彩元宵,黑芝麻、山楂、五仁、可可、抹茶五味五色,甚是喜庆。
拎一袋手工元宵,尝一口传统的味道,老字号元宵的香甜不仅在舌尖,也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