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节后开工一周,一座城市的脉动与气象,成为理解其一个阶段发展重心的注脚。如果用一句话归纳上海新春开局,无疑是“提升企业感受”。

2月5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同步发布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即《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首次将“提升企业感受”放入官方文件标题,重磅推出5方面58项举措。


2月5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陈正宝 摄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进一步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准确把握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实践要求,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

紧接着,开工次日,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前往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开展现场办公。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月10日,2025年“乐·上海”服务消费券发放官宣;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上海已成为全国第一个GDP规模突破五万亿元的城市,肩负着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使命。截至2024年底,全市实有企业289.8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17户,全国排名第一。2025年,上海将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定在了5%左右,堪称自我加压。新的一年,如何实现新的5%增长?

答案就要从这个春天说起。开工一周以来,上海起步即冲刺,诸事皆勤,众多工作的核心是一件事:让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背后的逻辑很清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企业兴则经济兴。

一场大会

上海“新春第一会”,继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定下基调。

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8年在春节假期后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出台行动方案,一年更新一个版本,如今已是“8.0版”。新版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务实”,关键词是“企业感受”。

为了真正让惠企政策可感可及,新版行动方案下了不少功夫。相比6.0版的208项和7.0版的150项,8.0版方案举措再次大幅减少,缩减为58项。举措减少的目的,是增强“用户意识”,让政策文本凝练,去掉“穿靴戴帽”,力求通俗易懂、直奔主题。

8.0版方案还有一大特征:更加注重回应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这些“老大难”问题,涉及中小企业融资、商业秘密侵权、牟利性职业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监管检查等,皆是现阶段经济运行中企业的“痛点”。

为此,新方案推出一大批具体、有效的任务事项。比如,推行“检查码”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探索“风险+信用”分级分类检查模式,对低风险、高信用企业做到“无事不扰”。

举一个例子,2月6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AEO专区上线。2025年起,上海借鉴海关AEO制度经验,在国内首创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对首批2360家认定企业试点实施免于现场检查等便利措施。

“经认证的经营者”即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通常简称为AEO。上海要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守法程度、信用状况和安全水平进行评估认证,对“优质企业”实行免检,提供便利优惠举措,降低企业成本。换句话说,让守法企业利润最大化,也让违法企业寸步难行。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风险与机遇并存。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特殊使命。这是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背景。

与此同时,上海是当前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唯一样本城市。只有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海才能进一步塑造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一次调研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只是一个开端。2月6日,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前往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听取企业意见,开展现场办公。刚开年,以这样的规格调研企业,现场解决问题,上海服务企业的决心和态度可见一斑。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经济形态很丰富,国资、民资、外资在GDP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市领导调研的企业中,国企、民企以及跨国企业均在列。

比如,安波福集团是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上海有色网是专注于有色金属行业的综合服务提供商,罗氏制药是全球医药巨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是风电领域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拼多多、携程等则是国内领先的电商和数字科技企业。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互补优势和战略功能,这方面上海独具优势。以外资为例,上海是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介绍,上海已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600亿美元,外资企业超7.5万家。2024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认定数超千家,达到1016家。


2024年12月22日,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多艘大型货轮正在进行集装箱吞吐作业。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4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

在2月6日的调研中,陈吉宁说,上海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对外资企业的支持不会变,将持续为企业在沪发展壮大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这一周,上海各区均在积极行动。市委常委、浦东区委书记李政前往中国商飞公司走访,结合优化市营商环境8.0版方案落实落地,推动浦东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大飞机发展战略。青浦区领导前往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调研,全力支持华为在青浦发展。

综合来看,上海结合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的落地落实,正在全方位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解决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推动企业发展更加契合城市定位与方向,彼此同频共振。

一种速度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营商环境好,项目才能招得来、留得住,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蛇年一开局,外资、央企的合同已落地上海,全市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重大工程集中开工,这座城市开始全力冲刺。

2月5日,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项目落地上海金山,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双双出席,会见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王彤宙、总经理王海怀一行。

近年来,上海是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为央企开拓布局、深耕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根据协议,中交集团将发挥在港航业务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畅通智慧港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链,并在上海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平台。

央企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总部大多位于北京。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上海不但频频吸引大量高质量的央地合作,还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央企总部外迁的重要目的地。

2024年12月,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注册资金高达100亿元,意味着上海又多了一家央企总部。目前,在沪央企总部已达8家,包括中国商飞、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东方航空集团等。

此次与中交集团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将助力上海“五个中心”提质升级,也是上海蛇年招商引资良好开局的一个小缩影。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该超级工厂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开工到产品下线的整个过程,再次刷新“上海速度”。众所周知,特斯拉的成功与上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新投产的超级工厂标志着将有更多特斯拉的产品从中国走向世界,也标志着临港储能产业新赛道全产业布局的全面启动。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月8日西岑社区城中村改造银团和组团二一期银团签约,总融资金额156亿元,为加速推进西岑科创园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全国首个地跨三省域的建筑项目方厅水院春节未停工,节后更开足马力,预计2025年5月整体竣工。

这一周,浦东新区五大领域33个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总投资超1300亿元;黄浦区宣布2025年推进70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额超5400亿元;宝山区总投资超300亿元的36个年度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025年,上海再次将目标经济增速设定在5%左右,主动提出自我加压、攻坚克难。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造力的有力举措,招商引资则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江南春意早,2025年已进入2月,上海保持“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全力以赴加速跑。


白浪 设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