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冯依凡
河北日报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侯淼
你相信吗?用一支简单的电烙笔,就能让雄伟壮观的长城跃然于“板”上。
非遗烙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以木板为载体,以烙铁为笔,通过调节温度、力度及运笔速度,在材料上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从而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1岁的马立蕊,是河北省定州市明月店镇三十里铺村的一位非遗烙画手艺人。在她的笔下,一幅幅层次分明、生动精美的烙画在木板上立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马立蕊在创作烙画 马立蕊供图
马立蕊从小就喜欢画画。2007年,在北京逛庙会时,她看到一位在葫芦上作画的老艺人,当即被深深吸引。“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叫烙画,只看到那位老师傅手拿葫芦,用一支会加热的笔流畅地作画,我带着好奇和欣喜,站在那里看了好久。”
从那天起,马立蕊便决定留在北京,跟随这位民间老艺人学习烙画技艺。她笑着回忆道:“一开始师傅让我画什么,我就照做,但由于对温度和力度控制不够熟练,经常烙糊。烙画不同于铅笔绘画,一旦出错便无法修改,我经过长时间练习才逐渐掌握了这门手艺。”从绘制小巧的葫芦把件,到挑战七、八十公分高的大葫芦,马立蕊的画技日益精进,也逐渐有了一些经济收入。
3年前,为了更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马立蕊回到家乡,并创立了自己的烙画工作室。她感觉在葫芦上烙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反复尝试练习,很快便掌握了木板烙画的技艺。
走进马立蕊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她最为得意的作品——《长城·脊梁》。她自豪地介绍道:“我喜欢创作大型作品,这样看起来更有气势。去年,我登上长城,亲眼见识到它的雄伟壮阔,当即用手机拍下照片,回到家后,我便开始着手创作,前后耗时两个多月。这也是我目前在木板上创作的最大幅作品。”
马立蕊烙画作品《长城·脊梁》 马立蕊供图
马立蕊还向记者介绍了她绘制的定州标志性古建筑——《定州塔》。她表示,创作烙画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还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定州、爱上定州。
马立蕊烙画作品 马立蕊供图
如今,马立蕊已经是一名非遗木板烙画手艺人,她的下一步目标是申请成为非遗木板烙画的传承人。“接下来,我会继续向那些非遗烙画传承人学习,不断精进自己的手艺,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并积极参加各类展出活动。”她已加入定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并参加定州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州市特色产品展销等活动,让自己的作品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此外,马立蕊还有一个心愿,她打算把更多的定州文化元素融入到创作中。“接下来,我会联系周边的艺术学校,或者在村里组建一个烙画班,把烙画这项传统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把非遗技艺传承下去。”马立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