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2月13日,江苏全省中小学即将迎来开学日,“神兽们”即将“归笼”。春节前,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每节课间要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游戏、交流等方式放松休息。同时,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两次眼保健操(包含在课间时间内),并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安排。


有研究表明,10分钟课间仅能完成教室切换与基本活动,而延长至15分钟可增加5分钟户外远眺或运动时间,降低近视率与脊柱侧弯风险。同时,脑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持续专注阈值约30—40分钟,但认知疲劳恢复需8—12分钟。15分钟课间可提供完整α脑波恢复期,使下节课学习效率提升17%—23%。在同伴关系构建中,15分钟可完成2—3轮深度互动,如矛盾调解、合作游戏,相比10分钟的浅层社交更利于情商发展。

毋庸置疑,“2·15专项行动”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破解“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抓手。即将开学,课间时长延长至15分钟究竟能否按时“落地”?

记者了解到,当前,不少地区学校已经发布通知,宣布新学期课间延长方案。例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山路小学在《2025春季开学温馨指南》中提到,本学期起,课间休息调整为15分钟,让孩子们有更充足的时间放松双眼、活动筋骨,或与伙伴畅聊趣事。

看似短短的5分钟延长,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徐州沛县,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小学和初中将课间时长变更为15分钟。两个30分钟大课间,小学和初中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眼保健操,眼保健操的时间包含在课间内。为了灵活调整,沛县教育局设置一个月的作息调整缓冲期,在行动实施期间,协调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充分沟通协调,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科学健康的作息表和课程表,共同拿出一份对孩子负责的答卷。

课间延长会不会影响到学生在校总时间延长?场地设施足够支撑学生们活动吗?课间延长后学生午餐时间会不会延迟?实际上,这个春节,各地教育部门都没闲着,而是对课间延时等专项行动进行调研。常州溧阳市教育局在开学前,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城乡区域、乘坐接送车情况等因素,选取多所小学、初中开展提前调研、论证,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安全、丰富的体育活动环境,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间活动时间,场地设施和师资配备必不可少。为了防止大课间时间延长,现有的体育教师数量难以满足教学和组织活动的需求,部分地区开始考虑引进专业的体育教师、教练来充实师资力量,并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指导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对于部分场地资源紧张的学校,各地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运动场地,提高器材利用率。同时,支持学校做好场地改扩建,以满足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需要。


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下最大的决心。连云港东海县教育局提出,各校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优化课时统筹,用好地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把每天一节体育课编入课表,刚性保障体育课时。做到“依标施教”,确保每节体育课10—15分钟的体能锻炼时间。广泛开展“晒课表”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公示课表,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推诿或挤占每天一节体育课,并且,本班文化课老师不准兼任本班体育课。

面对调整,家长应该怎么做?专家建议,家长应理解学校的工作,并对“2·15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意见反馈。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规范学生作息,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延长后的课间,该如何填充?有的放矢开展体育活动尤为重要。东海县教育局已经画出“路线图”:加强耐久跑、引体向上等薄弱项目练习,以达标运动会的形式开展国家体测,鼓励对单项测试成绩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颁发先进或标兵奖状;落实近视防控“六个一”措施,每个教室内均要张贴标准视力表,抓好学生睡眠、手机、作业等管理工作。至2026年,全县学生体质优良率达45%以上,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校园足球、篮球、跳绳等覆盖面广的学生体育竞赛,加强校园体育俱乐部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在各方努力下,我们期待看到:孩子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程晓琳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