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东北战场南满解放区形势骤然吃紧。原因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改变了作战部署,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策略。
大兵压境,让我军时任第四纵队的司令员胡奇才压力倍增,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夜从11师赶回司令部指挥所通远堡,与政委彭嘉庆等干部商讨应对之策。
当时,四纵部队分散在各地,如果应对不当,极有可能被敌人包围逐个消灭。权衡之下,司令部决定让纵队尾部向东,边打边撤,以司令部为中心,所有部队集中靠拢。
靠拢过程中,汇聚三个师力量的时候,寻找战机,优先歼灭冒进的敌人。还没等部署完全落地,战斗已经打响,尤其是新开岭战斗最为激烈。
为了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双方展开搏杀,战况一度陷入白热化。最终,在我军将士的顽强拼杀下,新开岭战斗取得胜利,全歼国军25师。
这个战果非常辉煌,是东北民主联军首次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主力师,意义非凡。
捷报传来,全军振奋。得胜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延安,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更是异常高兴,中央很快向全军发出嘉奖令,给予新开岭战役极高的赞扬。
胜利来之不易,为了指挥这场战役,司令员胡奇才病倒了,连续昏迷了好些天,直到12月2日财完全苏醒过来。
人是醒过来了,但是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万般无奈之下,胡奇才给时任辽东军区政委陈云发电报请求离开部队治疗。
陈云很快批准他四个月的假期,胡奇才带着妻子前往大连休养。1947年5月,胡奇才恢复得差不多了,归队后就带领纵队参加了夏季攻势,并取得重大胜利。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他被莫名其妙地降职了,从四纵司令员变成了副司令员。
周围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胡奇才更是憋了一肚子火。左思右想之下,他实在是难以咽下这口气,决定找辽东军区政委陈云问清楚。
当时,胡奇才因为参与指挥夏季攻势,累得头痛病发作,为了缓解疼痛,他使用纱布缠住额头。加上心里有气,找到陈云的时候,样子看起来很可怕——额头青筋凸显,满眼血红。
见到陈云,胡奇才怒气冲冲,一把扯下头上的纱布,使劲拍打着桌子连声发问:
“第一,我打败仗了吗?第二,我犯错误了吗?”
陈云连连摇头,胡奇才更是恼火了,接着继续问:
“那为什么把我撤了,我哪里得罪你了?”
陈云面对生气的胡奇才,也没有针锋相对,而是微笑着摆手,让他先坐下,听他好好说。胡奇才坐下后,陈云做出了一番解释:
“是这样的,1946 年吴克华调任南满军区任副参谋长,来之前他是四纵司令员,这次他回四纵,司令员多了,只好这么安排了,完全是正常调整,不是撤嘛!”
胡奇才这才直到被降职的缘由:原来是正常的人事调整,气也就消了一大半。但他依然不满自己打胜仗却被降职使用。
第二天,陈云派人护送胡奇才到哈尔滨治病。在那里,他见到了罗荣桓,再次提出了自己被降职使用的不满。
罗荣桓则与他聊起了过往,胡奇才才明白自己被降职使用已经不是一二次了,比如红军时期,他就当过12师政委,后来部队改编,他却成了八路军副团长。
聊着聊着,胡奇才的气完全消了。罗荣桓见时机成熟,就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你还年轻,前面的路长着呢!现在受点委屈和磨难,将来会受益无穷!
胡奇才听后,也就想开了,不再去计较正司令、副司令的职务了。接下来的战役可是关系中国命运,个人得失怎能与此相比呢?
1948年5月,胡奇才因召归队。9月,辽沈战役开始。胡奇才在塔山阻击战中威名远扬。1955年,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