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与老字号都是中国的特色,具备了无限情怀和感动,那是前有李子柒后有王致和。
提起腐乳大拿,非王致和莫属,它不仅是老国货更是非遗食品,贯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餐桌。
且王致和的历史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可以说是老字号中的爷爷辈,足以见得,国人对王致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甚至王致和还走出国门远销国外,销售量比肩外国的奶酪,所以又被称为东方奶酪。
只是王致和身为老字号也难逃卡顿的命运,质量下降、口味变差、价格上升、情怀变淡,这些都是老字号们的普遍困境。
老干妈就是个活例子,而王致和作为曾经的下饭神器,竟然不香了,它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致和又能否渡过难关,在新赛道发光发热呢?
1. 口碑大跳水
走出国门的老字号其实并不少,看似是扬眉吐气了,实际上国内一片愁云惨淡,就拿老干妈来说吧,国外的确声名远扬,可国内的老用户们不买账了。
味道不一样,口味下降是致命的缺陷,概因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达逐渐解放了双手。
老字号们也要与时俱进,从纯人口过度工业化,没了人工与原料的细致融合,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自然大打折扣。
亦或为了缩减开支,动用了原料配方,皆是令消费者“大动肝火”的原因,面临不好吃的场面,老顾客们也不惯着,直接吐槽声遍地。
销售量自然大减特减,王致和同样如此,品质的改变,让消费者们失望透顶,认为王致和“不踏实”了。
口感、口味是全新的模样,令消费者们接受无能,要是味道好,估计也没人会忙不迭的吐槽。
好巧不巧,这些转变都是负面的,浓郁的豆子香味没了,口感很不稳定,不是硬就是软,顾客们肯定软硬不吃啊。
最重要的是,王致和夹不起一整块了,似乎只有一张豆腐皮,其他的都是汤水,顿时消费者们懵了。
有的吃了大半辈子,什么味道了如指掌,飞速下滑的质量他们如何看不穿?更离谱的是,王致和的态度主打一个劝人喝水。
咸到飞起,有些顾客的王致和里,还能看到盐,以前是王致和就馒头,现在俨然成了馒头就王致和。
令人绷不住的是,价格还贵得离谱,形成了又贵又难吃的闭环,实在不是消费者过度严苛。
王致和确实发生了工艺上的改变,要知道,以前的王致和流程工艺都是皇家认可,需要精力和时间双管齐下,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腐乳,瞬间就能俘获消费者的味蕾。
只是好东西是好东西,但架不住整个过程太长了,有这些时间其他的早就生产了一库房。
为了不被时代淘汰,王致和肯定要与时俱进,工业化是需要加入的,本以为会是事半功倍,结果得不偿失。
刚开始,工业化的加入代替不了核心技术,依然是需要人力当重点的,只是工业化的快捷逐渐取代了人工。
产量达到了惊人的数量,销售量也漂亮喜人,无奈的是,缺乏了人工技艺,王致和的味道悄然改变了。
尤其是原料大豆选取同样变了,致使王致和的味道大跳水,消费者不是傻子,肯定尝的出来。
此外,王致和的价格越长越高,使消费者们花钱吃不好,价格跟味道相差甚远,于是消费者们的不满越来越大。
最终有了便宜好吃的平替后,王致和的消费者果断投入了别家的怀抱,眼瞅着大家走完了,王致和焦头烂额,在口味上不断创新。
什么玫瑰的、低盐的,看得出对消费者的评价,王致和是很在意的,不管为了什么,好歹愿意改。
另外,王致和不再专门做腐乳,而是进行了扩列,将手伸到了火锅的领域里,奈何消费者们心有芥蒂,不愿意买单。
王致和的销售量肉眼可见的下降。
2. 中国奶酪
曾几何时,王致和的风头那是无人能及,皇家金口玉言的夸赞,以及毫不吝啬的赏赐,都给王致和镀上了耀眼光环。
民众们也很买账,一方面是真的好吃,一方面有皇家认可,当年额的王致和称得上是明星产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你绝想不到,小小一块腐乳,能掀起这么大的水花。
之所以王致和腐乳能名扬天下,跟创始人王致和脱不开关系,人家是当之无愧的举人老爷,有官身的。
这还不算最炸裂的,最炸裂的莫过于,王致和不当官了,转头做起了腐乳,这可是一桩“大新闻”。
尽管王致和离开了官场,可人情世故总要做到位,这酱做好了自然要给大家伙尝尝。
谁知这一尝让王致和的腐乳进了御膳房,慈禧喜欢的不得了,立马赐了名字“青方”,概因臭豆腐是青色的。
青方配什么都好吃,清粥馒头,全是最佳搭配,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几百年来,王致和豆腐乳都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小菜”,早已成为了国人的经典。
当然王致和不仅生产青方与腐乳,还有火锅调料等,王致和可是公里都说好的,味道肯定差不到哪去。
色香味俱全,他全占了,不少留子出国,都要想尽办法的必备王致和,只为能摆脱白人饭。
国外对王致和也爱得深沉,毕竟对于国外来说奶酪才是必备的,王致和的出口量能跟奶酪一较高下,没两把刷子是真不行。
由于王致和的历史悠久,跻身非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万万没想到,王致和的翻车来得猝不及防。
当时一个“幸运儿”买了王致和回来吃,仅仅过了一夜,里面居然长了虫子。
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面对这种丑闻,王致和义正言辞的表示,乃消费者造成了二次污染。
经过调查,发现是在运输途中导致的,这一件事,令王致和的声誉遭到了重创,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王致和是筹备上市的。
有虫子这件事打击不小,亏损也肉眼可见的上涨,最终没上市也是情理之中。
3. 老字号的困境
王致和作为老牌子,并没有一根筋走到底,而是跟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电商出现后,王致和也加入了电商行列。
再加上跟其他大品牌的合作,王致和的销量一骑绝尘,实现了销售量激增,虽然没办法跟过去一年10个亿相比,可也算是佼佼者了。
王致和口味被频频吐槽后,立马做出了整改,核心技术重出江湖,大豆原料也用回了本来的。
口碑又慢慢回温,讲道理,老字号能有王致和今日的风光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消失了,要么沉寂了。
希望王致和能越来越好。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一块青方穿越古今!老字号王致和重回大栅栏》
BTV青年《青年探秘者之追寻记忆的40年,王致和的不老秘密》
优选消费者报告《“王致和”被欧盟召回,这种细菌为什么偏爱豆腐乳?》
现代消费导报《销售渠道拓展 产品不断推新 355年老字号王致和活力在线》
华商韬略:《一块小小的腐乳撑起一个价值10亿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