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辨识度口感的特色美食能不能让外地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贵州“牛司令”吴国邦的尝试,回答了这一切。


吴国邦在向记者介绍产业未来发展打算。(图/潘德玉)

2024年,吴国邦积极推动贵州牛和酸汤走出去,在大湾区开起8家“大锅铲”贵州酸汤火锅店,年销售额达8100万元。

“吃过的朋友都说喜欢”

吴国邦在上海读书、工作过,有许多外地朋友。

回到家乡后,吴国邦发展牛产业,办起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乡亲增收致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牛司令”。


养殖基地航拍图。(图/潘德玉)

这些年来,吴国邦一直深耕在养牛行业。但有件事,对吴国邦触动很大。

有一次,吴国邦几个外地朋友来贵州,他引以为豪地介绍了自己养的贵州牛,并找了当时城里最有名气的酸汤牛肉馆招待。吃完后,他问怎么样?朋友纷纷竖起大拇指说“味道独特,好吃得很!”


吴国邦在查看火锅店预约用餐排队情况。(图/潘德玉)

“外地朋友都说好吃,那何不开到外头去?”吴国邦说,正好赶上国家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尝试性地在广东开了第一家“大锅铲”贵州酸汤火锅店。

实事证明,吴国邦的尝试是成功的。“生意还算不错,店里有一天接待了400桌客人用餐。”吴国邦说,半年的时间,“大锅铲”贵州酸汤火锅店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开了7家,年销售额达8100万元,预计2025年可突破50家门店。

“除了味道,肉的品质也是关键”

2月7日,在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不见传统牛场臭味熏天的场景,只见几百头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

“放养是我们合作社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牛不催肥,肉品质更好。”吴国邦认为,好品质牛肉是贵州酸汤牛肉能够立足大湾区的关键之一。


贵州小黄牛深得资深吃客的喜爱。(图/潘德玉)

贵州小黄牛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深得资深吃客的喜爱。为了保证合作社牛肉品质,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选种、配种、养殖各个环节加以管控。

与此同时,在采购、运输、防疫、养殖、保险、销售方面,利用大数据建成溯源系统和“小牛超市”,形成一体化肉牛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黎平县及周边县15%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解决买牛难、买牛贵、品种差、防疫弱等问题,也为生产高品质牛肉提供有力保障。


工人在整理草料。(图/潘德玉)

“现在大众点评、美团等好吃榜我们都榜上有名,对牛肉等菜品品质的评价占多数。”吴国邦说,得益于黎平县的区位优势,牛肉从出栏到端上餐桌,1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目前,合作社正在与企业、高校合作,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更加详细的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细化牛肉溯源信息,让消费者能轻松获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详细信息,提升消费者对贵州酸汤牛肉的信赖和喜爱。

“产销一体化,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石大昌,你家牛最近生长情况怎么样?”谈话间,吴国邦现场通过大屏管理系统联系相隔十几公里的养殖户,并根据农户反馈提出指导。

石大昌是当地较早养牛的农户。“过年期间刚卖了一头牛,净赚2000块钱。”石大昌说,通过养牛,自己每年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


吴国邦通过大屏管理系统与养殖户交流。(图/潘德玉)

其实,拓宽牛肉销路,帮助村民更加稳定增收,也是吴国邦到大湾区开餐馆的初衷之一。“大锅铲”贵州酸汤火锅店在大湾区火起来后,进一步拓宽了合作社牛肉的销路。

"餐饮店需要牛肉,而我正好是牛倌。"吴国邦笑着说,一个需要,一个供应,凑在一起就成了产销一体化,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带动村民养牛,只是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惠农其中的一种方式。针对当地村民生活习性和家庭情况,合作社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部分村民种植青储草料,收购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稻壳、玉米秆等产物,多元化举措促进增收,使产业带动效应最大化。


工人在整理草料。(图/潘德玉)

2024年,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保底收购了养殖户320头牛。同时,带动永从镇新增养牛户324户1025头(能繁母牛650头)、牧草种植户25户580亩、“百头场”1个;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就业7200余人次,其中脱贫户2300余人次,共发放务工报酬180万元。

吴国邦还计划与职校合作,培养更适应贵州酸汤牛肉餐饮行业的技能服务型人才,提升贵州酸汤牛肉餐饮店服务水平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贵州酸汤牛肉勇闯大湾区。

来 源:天眼新闻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