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突然全面解除限售,像在平静的湖面砸进一块巨石。这个中国最魔幻的8D城市,正在用最具冲击力的方式,为全国楼市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压力测试"。
主要有四个看点。
一、全国政策松绑的"临界点突破"
重庆解除限售这事本身就有些特别,它既不像三四线城市政策放松无人问津,又不像北上广深牵一发动全身。
不过,这个常住人口3200万的超级大城市,正在测试"政策松绑不引发房价暴涨"的底线。
政策出台后三天,全国已经有郑州、昆明等6城跟进放松限售。
开发商也迅速做出反应。某TOP10房企战略部负责人透露:"正在连夜修改全国推盘计划,把原定三四线城市的促销资源向重点二线城市倾斜。"
资本市场更直接,港股内房股连续三日飘红,融创中国单日涨幅达12%。但不包括碧桂园----下跌了5%,高负债房企还是不被看好。
二、全国楼市的"虹吸与塌陷"双杀
核心城市的"抽水机效应"正在显现。
成都某改善盘销售总监苦笑着说:"重庆客户占比突然从5%飙升到20%,都是被低价二手房吸引走的。"
这种跨城虹吸正在重塑购房市场版图,郑州、武汉等中部城市已出现客户外流的迹象。
但更危险的是三四线城市的"塌方加速度"。
某北方四线城市住建局长无奈的说:"我们库存去化周期已超过30个月,现在连'骨折价'都无人问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政策出台当月,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跌幅扩大0.3个百分点,形成"越降价越观望"的死循环。
三、金融系统的"灰犀牛"渐行渐近
银行系统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重庆某股份制银行支行长透露:"二手房按揭业务量暴增300%,但新接业务中45%的评估价低于成交价。"
这导致实际首付比例暗升,一个购房者计划买300万的房,因评估价只有240万,首付从90万变成144万,缺口高达54万。
更隐秘的风险在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位信托公司地产项目负责人说:"正在重新评估所有存续项目的抵押物价值,重庆某商业综合体估值已下调15%。"
这可能导致部分理财产品触发平仓线,形成"房价下跌-抵押物贬值-金融产品暴雷"的死亡螺旋。
四、普通人咋办?
刚需群体陷入"选择恐惧症"。
在重庆从事IT工作的张先生发现,政策放开后,同小区挂牌价差高达50万,"现在买房就像开盲盒,根本不知道明天价格会怎么变"。
而租赁市场同样诡异,重庆观音桥核心区两室租金从4500骤降到3800,但郊区租金反而上涨10%,形成"核心区租客逃离,远郊房东惜租"的怪圈。
至于那些投资客,正在上演"最后的狂欢"。
温州炒房团成员老林带着2000万现金杀入重庆,专挑"腰斩价"法拍房,"但这次和2016年不一样,银行放贷特别谨慎,杠杆率根本打不起来"。
他的焦虑代表着一批试图抄底的投资客困境:现金为王时代,高杠杆玩法已难以为继。
最后要说的是,这场始于重庆的政策实验,正在演变成中国楼市的"压力释放阀"。它既不是某些专家预言的"崩盘前奏",也不是开发商鼓吹的"牛市起点",而是一次残酷的市场出清。
未来三个月,我们将看到更多城市在"保房价"和"保交易"之间走钢丝,更多购房者在"捡便宜"和"接飞刀"之间反复横跳。
当政策子弹打光之时,或许才是中国楼市真正触底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