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在古代人们是从这天开始上灯,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做准备,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的说法。
正月十三,在旧时民间也被称为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并且,这盏灯一旦点亮之后,就要彻夜不熄,一直到元宵节活动结束后才能熄掉。以此,来祈求灶神庇佑新的一年里家宅平安、饮食无忧,这一民俗活动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
正月十三作为传统节日之一,这天的饮食习俗也是很多的。例如,这天在我国南方地区会吃汤圆,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讲法。这天吃汤圆,象征团圆美满,寓意家庭团圆。
在我国广东地区,这天还有吃豆腐的和打“豆腐仗”的习俗。人们通过打“豆腐仗”互祝好运,这天被豆腐打中的人,新的一年里都会福气爆棚。并且,人们认为,豆腐的谐音是“兜福”、“都富”,这天吃豆腐能带来福气。
另外,在我国山东一些地区,这天会制作“圣虫”面食,有蛇、鱼等造型,供奉于粮仓,祈求丰收。
此外,在民间传说中,把正月十三这天说是阎王都忌讳的日子--“杨公忌日”。那么,杨公忌日有何讲究和由来呢?
在旧时民间有一个关于“杨公忌日”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中有一个姓杨的老人家,人们叫他杨公,他膝下有十三个儿子!而他的邻居却一个儿子也没有,所以,杨公就经常在邻居面前炫耀自己的儿子多。
杨公经常这么说,这可把邻居气坏了,于是邻居就诅咒他说:“哼!生老病死可是各自有命的,谁说你的儿子们就会长命百岁呢?”
杨公听了邻居们这么说,却也毫不在意,反而心里更加得意,于是大言不惭地对邻居们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呢!就算老天真的妒忌我,一个月收去我一个,也会留一个儿子和我一起过年”。
没想到杨公这话竟然一语成谶了!从正月十三日开始,杨公的儿子竟然一个接一个的死了。而且,那一年还恰逢闰月,有十三个月!结果,直到年底的十二月,他的十三个儿子竟然全部都不在了,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年。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十三个儿子去世的日子叫作“杨公忌日”,用来警戒大家不要太过嚣张和炫耀。
通过杨公这件事,人们觉得这十三和日子不吉利,像婚姻嫁娶、开业动土、出远门等都不会在这天进行,以图安心。例如,在民间就有“正月十三阎王忌,屙屎尿尿都不利”的讲法。
那么,这十三个日子具体是哪天呢?
按民间的说法,这十三个日子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其排列规律为每月提前两天。
正月十三,阎王都忌讳的日子来了,老辈人提醒,这天不论多忙,也要牢记:不做4件事,祈福平安,图个安心!
一、不说“翻”字
在我国沿海地区,正月十三是“海灯节”,这是一个祈求出海平安的重要日子。
旧时,人们会在这天扎制花灯,放入大海,祈求新的一年出海既能大丰收,又能平安好运。
虽然现在不太清楚沿海地区是如何过这个节日的,但有些传统习俗依旧流传。比如,当天人们讲究不吃鱼、虾等海鲜,以此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同时,这一天还有个特别的忌讳,就是不能说带有“翻”字的话,因为“翻”容易让人联想到翻船,这对于靠海为生、出海作业的渔民来说,是极为不吉利的。
二、不远行出游
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非常近了,这时候出门远行就会错过与家人团聚的,难免会让家人难过。所以,要出门远行,最好等到元宵节之后再走,也不差这两天了。并且,民间还认为,这天远行,可能会“带走家宅福气”。
三、不争吵冲突
正月十三这天不仅是点灶灯的日子,还是杨公忌日,要保持家庭和谐,避免争吵和发生冲突。
四、不说狂话
正月十三这天是杨公忌日,按传统,这天应该避免说狂话和炫耀,以图安心。
毕竟,杨公就是因为在人面前显罢和说狂话遭到惩罚的,最后十三个儿子都没了,落了个孤苦伶仃,晚景凄惨。
老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为人处事还是要低调、心平气和点好,以免引来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