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去年3月一个宁静的夜晚,上海某小区竟然响起了枪声,然而这个声响转瞬即逝,神秘地消失了。慢慢地,居民们也就淡忘了这件事……
然而2024年12月,黄浦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将一起非法制造枪支的案件推向了法庭,也揭开了神秘枪声的来源之谜。
原来,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一位枪支爱好者张某,去年5月通过网络渠道,悄然购置了一支铝合金仿真枪,这支枪装配有塑料枪管,通过击发“砸炮”来发射弹丸。然而,张某并未满足于此,他继续购买材料,对这支仿真枪进行了大胆的改装。他将原本的“砸炮”发射机制改造成了射钉弹发射铅丸,使得这支枪的威力大增。
改装完成后,张某迫不及待地在家中进行试射。然而,枪声响起的瞬间,巨大的噪音也随之袭来。为了减小噪音,张某竟然还特意购买了消音器进行安装。这一幕幕私自试枪的场景,仿佛电影中的危险桥段,却在现实生活中悄然上演。
经专业机构鉴定,张某自行改造的铝合金仿真枪已经蜕变成为一支以火药发射为动力的枪支,其威力足以击发并具有致伤力。面对如山铁证,张某终于低下了头,他悔恨地说:“我挺后悔的,以后再也不玩这个了。”
案件在进入审查起诉程序后,检察机关深入调查后发现,张某其实并非首次涉枪犯罪。早在2023年5月,他就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然而,在缓刑考验期内,张某并未痛改前非,反而再次铤而走险,通过改装将仿真枪变成了具有致伤力的真枪。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认为,公诉机关的指控确凿无疑。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犯罪,其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枪支管理规定,构成了非法制造枪支罪。因此,法院依法撤销了张某的缓刑,决定对其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
【检察官的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黄浦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 蒋志平:
涉枪犯罪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制的违反《枪支管理法》,且以枪支、弹药为犯罪对象或犯罪工具的各种犯罪行为在理论上的总称。我国《刑法》从制造、买卖、走私等方面对涉枪犯罪进行了全面的刑罚规制。涉枪犯罪系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检察官提醒社会公众,要厘清兴趣爱好与法律的界限,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触碰法律的红线。
记者 / 邹嘉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