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河南省洛阳市印发《洛阳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各主体的育人任务,制定了体现洛阳特色的《洛阳市社会育人资源清单》,推动洛阳市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建设。2024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97个县(区、市)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洛阳市是河南省唯一入选地级市。
该方案立足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指出到2025年年底,全市中小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100%;到2027年,实现常态化全员家访全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全面建立“教联体”;到2030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全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发展。
在学校层面,洛阳市将通过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提升行动、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行动等,夯实学校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方案指出,要指导全市中小学规范建设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教学模式为“1+30+N”,“1”为每次家长会全校深耕一个主题,“30”为每个主题授课时间30分钟,“N”为针对全体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并将规范家委会的设立、运行和监督机制,探索多元化遴选机制,建立由不同群体代表组成的家委会,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在家庭层面,方案指出将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家庭教育公益宣讲行动等,督促家长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将推动社区(村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招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宣讲,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同时,将实施“双百计划”,市级和各县区每年各征集推介100个家庭教育指导优秀课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资源库,打造“河洛家教”课程品牌,扩增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资源。
在社会层面,方案指出将实施社会育人载体建设行动、社会实践资源倍增行动等,构建社会全面育人的良好环境。将以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单位等为主体和载体,整合学校、公共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形式,为协同育人有效开展提供资源;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对有需求的中小学生积极提供公益性校外托管和非学科类培训服务。
(白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09日 第04版
作者: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