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仁鑫 通讯员 钟兴茂)“同学们,给你们30秒的时间,试试能不能把揉皱的白纸复原。”前不久,在四川内江隆昌市大南街小学的心理团辅课上,教师陶兴敏和同学们聊起校园欺凌的话题,用A4纸做了一个小游戏。“白纸很难复原对不对?校园欺凌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是一样,没办法完全抚平……”

  陶兴敏是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隆昌市“隆桥心语”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队员,像这样生动的案例,她还常常带到别的学校分享。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缺乏专职教师成为很多地方和学校面临的难题,如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22年,隆昌市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了“隆桥心语”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

  该志愿服务队目前有32名队员,全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专职心理教师。队员们除了在指导中心工作室轮流值班,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和援助,还分为8个小组,定时定点为隆昌市8个片区的学校提供心育方面的协助。

  2024年年底,“隆桥心语”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在两个月里,走进36所中小学校,以青春期教育、校园防欺凌等为主题,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惠及师生4000余人。

  “这让缺乏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十分受益。”隆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廖波介绍,各校兼职心理教师跟着志愿服务队的老师学习,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队员之间通过集体磨课等方式,弥补了单个学校难以开展心理教研的不足,整体提升了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2024年秋季学期,隆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全覆盖测评显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明显。

  “‘隆桥心语’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既是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锋队’,也是‘生力军’。”隆昌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刘学义表示,隆昌还将以“隆桥心语”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为骨干和榜样,进一步提升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队伍的心育素养,构建起有梯度的“专家型”“骨干型”“大众型”心育队伍。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07日 第02版

作者:记者 葛仁鑫 通讯员 钟兴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