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新代 编辑:冯晓晖

民国著名画家孙墨千,名熏,字公葳,号墨千。虽原籍不是九江人,籍贯是浙江吴兴(今湖州)。但他自小三四岁时就随父孙芙初来到了九江,定居于庾亮南路四埠头清真寺附近,在九江长大,也算客籍九江了。

他十七八岁时即精工人物,以工笔画享誉九江画坛。著名的美籍画家蒋彝年青时还师从孙墨千,学习到坚实的水墨画基础。之后,蒋彝、孙墨千、谭旦囧组成“瘦麻疯”画会(自侃蒋彝瘦子,孙墨千麻子,谭旦囧疯子),共同举办画展。他有《汉伏生传经图》《红衣罗汉》等多篇画作传世。他还为东林寺创作了一幅《虎溪三笑》图,有多位朋友在上题诗题跋,其中一位对三笑亊实表示怀疑,但还是由余姓朋友将此画刻成石碑,成为一块较有名的石刻。现该碑为东林寺所收藏。



1938年7月,九江沦陷,孙墨千全家避难吉安,他又创作了一幅长卷《难民图》,并自题词,末两句为“故乡归未得,挥泪看浔阳”。在1944年,他又创作了一幅岳飞画像,画像纵136厘米,横70厘米。画中,岳飞左手按剑,右手捋须,丹目灼灼,伟岸挺立,身态饱满,将爱国英雄刻画得神采奕奕,淋漓尽致。历来画岳飞的,这是较好的一幅。此画作于抗战进入转折时期,表达了作者希望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情怀。以后的一些岳飞像,如连环画中的岳飞,或多或少地有参考此形像的影子。

遗憾的是,画完此幅画像的当年,孙墨千即英年早逝,享年仅44岁,没有见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刻。该画被市收藏学会会长陈和平所收藏。2017年12月,浔阳区政协出版了一本《浔阳藏珍》的精装书,作为礼品赠送交流,其中即选中了这幅孙墨千的岳飞像。而我作为编辑之一,担负了这幅画像的文字说明,对孙墨千有所了解。随着了解的深入,觉得应对这位客籍九江的画家作进一步的宣传,故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以纪念这位画家和同好。





作者像

【作者简介】

陈新代,江西九江人,工商银行退休干部,政协浔阳区文史研究员。

【读后记】

陈老师讲述的孙墨千,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从这两幅画来看,他工笔画的功底很深。那幅《虎溪三笑》图,现藏于东林寺,见到的人一定很多。文中提到的另一幅传世作品《汉伏生传经图》,现藏于萍乡市博物馆。



文中提到的另一幅《难民图》,今已不存。《九江县志》中收录这幅画的题诗,读起来读来令人深感伤怀,兹录如下:

题《难民图》

孙墨千

国破家乡陷,情甘作难民,忍抛权一切,历尽苦千辛。

八口流离地,长途跋涉人,茫茫问前路,何处可逃秦?

夫妇相提携,儿孙各自奔;杖轻难代步,泥重苦销魂;

虎口差能脱,羊肠及鸡豚。犬本无情物,依依伴主前,

宁号终日腹,不乞敌人怜。一路鸿哀野,千山鹤泪天,

收容闻有所,好共息尘肩。辗转泥途恨,蹉跎岁月深,

翳人将就木,季子已无金。被试欣曾具,烽烟怯再临,

故乡归未得,挥泪看南浔。

陈老师文中说,最后一句是“挥泪看浔阳”,而《九江县志》中的记载是“挥泪看南浔”。从韵脚来看,后者是押韵的。《九江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中,有张廷老师撰稿的一篇短文,不仅包括了这首诗的全文,还有对孙墨千生平的简介,并交待了该诗的创作背景,以及《难民图》为何被毁。



张廷老师文中称孙墨千逃难时已年过花甲,应当是笔误。孙墨千生于1900年,1944年病逝的时44岁。

蒋彝、孙墨千、谭旦囧曾组成过“瘦麻疯”画会,在九江共同举行画展。蒋彝后来出国,成为蜚声中外的著文化使者,关于他的故事,见编者写的《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0月26日 · 蒋彝的谜团,洋人、狗与可口可乐》。谭旦囧后来去了台湾,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被誉为国宝级的艺术史家。本系列转发过一篇他写的文章(见《九江文史 | 裕康钱庄的启歇》)。

孙墨千不仅英年早逝,而且他的一生也未能走出江西的局限。尽管他拥有出众的才华,但终归无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