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

孩子们努力拼搏、参加补习班,反而成绩越来越糟,而当家长决定停掉所有课外辅导,孩子的成绩却奇迹般回升。

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总是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是想着通过补课让孩子提高成绩,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补得越多,学得越差”?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因为辅导班的帮助而好转,反而出现了“停课后逆袭”的现象。



01 “死记硬背”与“理解思考”的冲突

有些孩子在补习班上学到的技巧,看似可以迅速提高分数,但实际上却忽略了背后知识的真正理解。

这就像是你把一本说明书交给一个孩子,让他按照步骤去做事,但他根本不明白这些步骤的原理。

只是死记硬背的技巧,虽然短期内能看到分数的提升,却无法带来真正的能力提升。

久而久之,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变得僵化,孩子在面临没有公式的题目时,反而会感到更加无助。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培训班,老师专门教她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

孩子学得很投入,但有一次她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老师的回答却是:“记住就是了。”

没有任何思考和解释,孩子依赖于死记硬背。



最终,这种“速成”式的学习,虽然让她的成绩短期内有所提升,但长久下来却让她对知识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一旦停掉补课,她开始尝试自己理解每个题目,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成绩也逐渐回升。

有时候,这种“死记硬背”的困境,就像是我和小李一起做题的情景。

他总是把公式记得清清楚楚,但每次我提醒他:“别只记公式,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他很困惑:“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我不就做对了吗?”

当他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却发现自己做的题目,根本没有思路,只是一个个公式的套用。

这时候,他才明白,光会背答案并不能应付复杂的题目,理解才是根本。



02 补课班的“方法”和冲突

学校的教学与培训班的辅导班,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

学校的老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而培训班则侧重于高效应试,尤其是各种技巧和捷径。

孩子在两者之间来回切换,很容易产生困惑,甚至影响了他们原本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一些孩子,在培训班里学到的解题技巧与学校的教学思路完全不同,这种“学了两种方式,做了两种事”的情况,往往让孩子不知所措,成绩反而会下降。

就像我身边有个孩子,学校老师教的内容他觉得自己有些掌握,但一去辅导班,老师教的解题方法又完全不同,这让他困惑不已。

再加上每次老师的解题步骤,都与自己学习的方式不一致,他开始陷入了“我到底应该相信谁”的迷茫状态。

到头来,不仅没有提高,成绩反而出现了下滑。



03 追求“捷径”的问题

很多家长,把培训班当作快速提升成绩的捷径,但实际上,补习班的“题海战术”和“快速刷题”,并不能帮助孩子真正掌握知识。

虽然短期内,孩子在不停地做题时,成绩似乎会提升,但这并没有为孩子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也无法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而,长期做大量的题目,却没有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孩子的学习反而变得更加表面化,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每天都做大量的题目,速度非常快,成绩也短期内有所提升。

但有一天,老师问他:“你这道题是怎么做的?”

孩子回答:“就是网上的解题思路呀,我照着做的。”

老师无奈地说:“你做的题或许能得分,但你永远不会突破自己的极限。”

这时,孩子才意识到,单纯的刷题并不是长久之计,甚至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封闭。



由此可见,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应该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补课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而不是单纯的刷题和记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当孩子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核心,成绩的提升才会是自然的结果。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让孩子逃避学习,而是引导他们走向真正的成长。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方式的学习方法,孩子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而不是陷入“补得越多,学得越差”的困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