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非纸笔化书写的现象日益普遍。学生们越来越习惯于在键盘和触摸屏上敲字,电子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传统书写技能逐渐退化。
在答题规范表述方面,问题同样突出。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有的学生答题,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有的用词不当,出现错别字和语病。例如,在回答阅读理解题时,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从文中摘抄几句话,没有进行任何的分析和总结;在写作文时,有的学生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
如何提高学生的规范表述能力呢?
想要提高学生规范表述能力,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强化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和规范要求。比如,做阅读理解题要先通读全文,再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最后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作文要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段落分明,语言通顺。教师可以编写不同类型的答题规范手册供学生参考,并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规范表达的方法。例如,在讲解阅读理解题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典型的文章,带着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然后展示规范的答题步骤和答案,让学生明白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组织语言进行回答。教师还要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规范表述思维过程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样重要。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优美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词汇。比如,让学生阅读《草房子》《繁星・春水》等作品,感受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在分享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阅读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写作训练,从句子、段落、文章等不同层次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指导。比如,在写记叙文时,指导学生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学会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开展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用清晰、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对提高学生规范表述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师的板书要规范工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要注意字体的规范、美观,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可以采用温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同时,对学生的规范表述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作者系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07日 第03版
作者:黄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