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鸿宾,这位山东历城(今济南)的杰出人物,字寅庵,又字翊云、寄云,号菊隐。他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考中进士,并曾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等职务。毛鸿宾在道光二十九年八月转任兵科给事中,但因母亲病逝而归里守制。服满后,他再次转任礼科给事中。
在咸丰二年(1852)四月,太平军进军湖南,毛鸿宾受命返回济南办理团练。此后,他在湖北和湖南等地担任重要职务,包括湖北荆宜施道、安襄郧荆道、安徽按察使和江苏布政使等。同治二年(1863),毛鸿宾更是擢升为两广总督,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之一。

然而,两年后朝廷因其任湖南巡抚时的失察之过而将其降级调用。同治七年,毛鸿宾因病离世。在他死后,山东巡抚袁树勋上疏陈其功绩,朝廷两次降旨嘉奖其忠心,并恢复其原职,入祀乡贤祠。

值得一提的是,毛鸿宾在咸丰二年四月受命回济南办理团练期间,曾撰写《重修趵突泉祠宇记》。这篇文记述了济南知府陈宽在咸丰四年四月至八月间主持重修趵突泉畔祠宇、淘浚趵突泉的事迹。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毛鸿宾对济南名胜的热爱与关注,更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化人的多重身份与深厚底蕴。

重修趵突泉祠宇记

济南名泉众多,其中最为奇特的当属趵突泉。它被誉为“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形容其势如虹,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包括宋代的曾南丰,他在泉上建造二堂以供宾客休憩。随着时代的变迁,趵突泉畔的建筑也几经兴废。然而,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它始终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在清代,趵突泉更是名声大噪。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多次驾临,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每当遇到水旱灾害或疾病疫情时,当地官员都会前往吕仙祠祈福,以求神灵保佑,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咸丰年间,时任山东巡抚的陈公栗堂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在粤匪作乱、省城戒严的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督办团练,为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依然不忘对趵突泉的修缮之责。他带领绅民筹集物资,昼夜操劳,最终使趵突泉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趵突泉畔时,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坚韧与毅力。
葺修完毕后,太守在来鹤之亭举行了盛大的庆贺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清泉映照四方,湍急的水声盈满耳畔。我以末座之姿,举杯向前,激昂地说道:“水性空灵清澈,深得智者之乐。趵突泉历经多次伏流,潜藏于地下数百里,其力沉雄,其质劲道,其源清冽,其流悠远。当它汇聚了岱阴众泉之精华,穿越渴马崖后,又历经五十里潜流,终于在地表喷涌而出,成为万斛之源。它喷薄激射,发派为泺水,衍生为清河,广润田野,利通舟楫。我们读书人,虽居深山幽谷,但心怀天下,与贤人逸士共鸣。一旦机遇来临,我们便应揽辔登车,为民众谋利,惠及四方。我们的学识与德行,应如趵突泉般深厚而悠长,以无愧于这奇妙的泉水。”太守方致谢不已,爱酌清泉,开怀畅饮。当时我正准备前往楚北旅行,于是挥毫书写了这篇记文。道士王东峤请求将此文刻石立碑,以纪念这次盛举,希望它能与南丰二堂相映成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