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林光芝作为家中第七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从小,她就生活在浓浓的亲情包围中,哥哥姐姐们总是围着她转。

然而,这份幸福在林光芝六岁那年发生改变。一天,妈妈在给光芝洗澡的时候,发现她的小腿上冒出几个小小的脓包,红肿一片。起初,家里人都没太在意,只当是被蚊虫叮咬了,随手涂了点药膏。那个年代,农村里蚊虫多,孩子们身上叮几个包是常事。

可是,几天过去了,那些小脓包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大,颜色也变得更深了,光芝开始喊疼,走路也有些一瘸一拐。这下,父母才重视起来,赶紧带着她去了镇上的医院。

镇上的医生仔细检查光芝的腿,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医生也无法确诊到底是什么病,只是开了些消炎药和药膏,让光芝回家观察,叮嘱父母如果情况恶化,要尽快带她去大医院。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仅仅是漫长求医路的开始。

镇上的药膏和消炎药,对于林光芝的腿部脓包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脓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像吹气球一样,越长越大,甚至开始溃烂流脓。原本活泼好动的光芝,现在连路都走不稳了,整天哭闹着喊疼。

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林光芝的父母心如刀绞。他们知道,不能再拖了,必须带她去大城市的医院。可是,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于这个以务农为生的多子女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那时候,农村生活普遍不富裕,但乡亲们都十分淳朴善良,得知光芝的遭遇,都纷纷伸出援手,东拼西凑地总算借到了几万元。



拿着这笔钱,林光芝的父母带着她去了广州的一家大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当天,全家人都焦急地在手术室外等待,期盼着能有好消息传来。

然而手术后,光芝的腿部肿胀并没有明显消退,反而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医生解释说,病灶可能没有完全切除干净,需要进一步治疗。

第一次手术已经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以及向亲戚邻居借来的钱。面对接下来高昂的治疗费用,他们实在无能为力了。

无奈之下,林光芝一家只能带着没有完全治好的女儿回到雷州老家,停止进一步的治疗。接下来的日子,只能靠着简单的药物维持,希望病情不要再恶化下去。

由于腿部的疾病,林光芝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学校读书。每天,她只能待在家里,活动范围被局限在那几间简陋的瓦房和窄小的院子里。

虽然不能上学,但林光芝却变得异常懂事。她知道父母为了给她治病已经倾尽所有,家里也背负沉重的债务,所以总是尽力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挣扎着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饭,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虽然腿脚不便,行动迟缓,但她总是默默地承担着这些家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芝的腿部越来越粗大,肿胀得就像一根象腿,上面布满了紫红色的血管和溃烂的伤口。她穿不上裤子,只能穿着宽大的裙子遮盖。

每当有亲戚邻居来家里探望时,她总是会悄悄地躲起来,不愿意见人。她害怕别人看到她那条畸形的腿,她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家人带来无尽的负担。

夏天对于林光芝来说,尤为难熬。潮湿的环境加速她腿部病情的恶化,原本就肿胀的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大。溃烂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由于长期卧床,光芝的背部和臀部出现大面积的褥疮,皮肤溃烂,疼痛难忍。她的身体也日渐虚弱,原本还算健康的脸色变得苍白。

然而,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这个不幸的家庭。一天,林光芝的父亲在田里劳作时,不幸遭遇雷击,当场去世。

父亲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他的离世,给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母亲整日以泪洗面,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还有六个孩子要照顾,尤其是病重的光芝。

父亲去世后,林光芝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