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刚过去,再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就要陆续开学了。经过一个寒假,孩子们无论是生活作息还是饮食起居,都和放假前有了很大改变。

每年的假期结束,尤其是寒假之后,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些不适应,而开学初又正值冬春交替,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还在流行期,也要谨防疾病的侵扰。

应该如何提前做准备,让孩子们健康开启新学期呢?

一开学就生病

开学综合征有啥表现?

每年开学前夕和刚刚开学的一两周内,总能在门诊见到不少患上开学综合征的孩子。

他们不仅仅是表现为情绪上的不开心、不稳定、烦躁等,多数还伴随着头晕、头疼、肚子疼、食欲差,甚至有的孩子表现为发烧。

专家表示,这些症状其实是心理焦虑的一些躯体化表现,这时候千万不要武断地认为孩子是装病不想上学。

开学综合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医生介绍,造成开学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生活作息从悠闲迅速切换到忙碌;

所处的环境从温馨闲散的家庭环境切换到严格规范的学校环境;

第三个方面往往被大家忽视,对孩子来说大脑状态从放松状态切换到紧张的状态,会传导到躯体上产生头晕、肚子疼等这些不适感。

孩子患上开学综合征

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瑛:可以给他准备一周左右的过渡期,形式上,可以按照学校的作息来进行,但内容上可以松散一些,但是在安排上适当增加一些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会有一些闲散的文艺活动等。总之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从一个比较闲散的状态进入到稍微紧张的状态,然后再过渡到上学的节奏当中,这样的话会让他更快地去适应。

如果孩子出现抵触上学的

情绪或生理表现

家长该怎么办?

专家表示,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孩子,而要学会去解读孩子心理行为背后的“密码”。可以归纳为四个“心”:


一、在孩子面前“静心”

当孩子处在焦虑状态时,父母要稳定平和,这样会让孩子安全感倍增。


二、陪孩子“收心”

陪孩子一起制订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每天帮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让孩子找回学习状态。


三、助力孩子“强心”

家长平时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感受到你相信他一定能行。这样也为孩子的“心理电池”续航储能。


四、帮助孩子“安心”

要告诉孩子,放假、开学是学习生活的大规律,要主动去适应它,用新知识、新技能充实未来。

开学之初

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传染传播?

寒假结束后的新学期正值冬春交替,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都在流行季内,开学之后,孩子们重新聚集在一起,又加大了这些疾病传染传播的风险,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王荃:在开学之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是虽然天气在逐渐变暖,但是这个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冷空气再回来,孩子在保暖方面、衣着方面要注意一些。还有到了开学季节,天气还是比较干燥的,要让孩子多喝水,这样对于一些呼吸道疾病,都有一些预防和保护的作用。


新学期同学们还是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菌,每天开窗通风等。

新学期,为了孩子们不生病、少生病,作为学校和老师还要注意些什么?专家也从几个小细节进行了提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王荃:尽量在孩子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把教室进行通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孩子,这样很容易出现感冒这些情况。还有像一些低龄儿童,比如说他跑了跳了,可能会出很多的汗,有时候衣服就湿了,也要辛苦老师们及时帮他们更换衣物,或者及时擦干也好,我觉得这个是需要去关注一下的。

有一种胖叫“假期肥”

节后体重如何管理?

说完了孩子,再来说说大人。“每逢佳节胖三斤”,每年的春节过后,不少人都会有这种“幸福的烦恼”。

为何每年春节都容易长胖?节后如何正确进行体重管理?来看专家怎么说。

专家介绍,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好、吃得多,是饮食、运动、作息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饮食上热量摄入相较于平时大幅增加,假期又使很多人运动量骤降,加剧了摄入热量的失衡。春节期间作息紊乱导致的“生物钟”失调影响也很大,有研究显示,作息紊乱人群的肥胖风险较常人高出30%以上。而且熬夜往往伴随夜宵摄入,也会额外增加每日总热量。

节后如何正确进行体重管理?

采取渐进式的方案,通过饮食结构调整、运动效能提升及生活节律优化形成协同效应。


饮食调控方面

首先要恢复节前的规律三餐、均衡营养,避免吃高热量低营养的零食,避免在晚餐后再大量摄入夜宵等。

运动方面

如果有运动习惯节后应尽快恢复运动,之前没有运动习惯,可以尝试渐进式运动方案,逐步增加运动量,直至达到每周150至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上2次至3次抗阻训练。

生活方式方面

要调整回节前的正常节律,避免熬夜、规律睡眠,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和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尽量纾解刚刚开工或开学带来的压力。

冬春交替 警惕这些睡眠误区

冬春交替,大家遇到的睡眠问题也不少。比如春困是真的困吗?房间冷一点会睡得更香吗?还有不少年轻人失眠每天靠吃褪黑素助眠,这到底可不可取呢?

专家介绍,“春困”跟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春天万物生发,人体机能也会发生改变,全身需氧量都会增加,因此大脑供氧量就会相应减少。当大脑供氧量减少后,人体就容易出现困倦疲乏的感觉。

但也有不少疾病打着“春困”的幌子,正在威胁着你的健康。


比如70%以上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哈欠。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同时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言语不清等症状,要高度怀疑是脑血管的问题。


再比如疲劳犯困的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腹胀等症状,有可能是肝脏在报警;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焦虑症等疾病也会让人感觉白天困倦、精神疲乏,症状与春困很像,但这也是“假春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 韩芳:我们还发现春天有很多疾病,包括睡眠疾病,和冬天的感染有关系,比如说一种发作性睡病,困得很厉害,就是因为冬天感染了一个病毒,几个月以后引起大脑的一些免疫功能的改变,所以引起严重的犯困。

室温低一点睡得香 是真的吗?


专家介绍,相对低的环境温度有助于人体放松,促进睡眠,但过低的室温则可能导致人体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通常建议室温控制在20℃至22℃之间,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进行调整,以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弱,室温应适当调高。

睡不着吃点褪黑素 这样做对吗?


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 韩芳:褪黑素实际上不是助眠的,是调整睡眠节律的。比如说很多年轻人是晚睡晚起,他如果是吃褪黑素,可以让睡眠稍微提前一点,避免晚睡。但是这个现在不是药物,有的人吃了以后第二天早晨蒙蒙的,甚至开车、工作脑袋晕。这时候要注意查查血压,因为它有可能引起血压增高。

专家指出,长期或不当使用褪黑素,可能会干扰人体自身的褪黑素分泌,导致生物钟进一步紊乱,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将其作为日常药物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