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立春时节已经好几天了,你那气温怎么样?是不是很冷?我们这边不仅出现了降温天气,还刮起了大风,给人的感觉比大寒的时候还要冷。



立春过后,下一个节气就是雨水节气了,它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里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2月18日至20日,太阳位置刚好到达黄经 330时进入雨水节气。今年的这个时间,是在公历2月18日,正月廿一这天。
雨水标志着降雨的开始,农谚云“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适宜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春季早情,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通常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仍是阴寒未尽,但南方地区大多已迎来早春的景象了。
不过,早春太过于暖和,升温太快的话也不一定是好事。例如,在民间就有谚语说“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意思是说,如果雨水节气比较冷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惊蛰的时候会比较暖和。反之,如果雨水时比较暖和的话,则预示到了惊蛰的时候反而会比较寒冷。



古人把每个节气的15天分为三候,每候为5天,用来更加准确的描述节气特点。
雨水三候分别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意思是说,到了雨水节气的第一个5天,冰雪开始融化,獭开始捕鱼,并将鱼摆在水边,如同陈列供品祭祀;到了雨水节气的第二个5天时,冬天的寒冷渐渐退却,而作为知时之鸟的大雁已经开始从南方往北方飞了;到了雨水节气的最后一个5天,阳气进一步上升,草木也开始抽出嫩芽,提醒人们农耕的时候要到了。



此外,在民间也有“雨水在头,六月穿棉;雨水在尾,六月穿棉”的讲法,那么今年雨水在哪呢?
节气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决定,每个节气对应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15°间隔,反映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因此,节气在公历上的日期比较固定,前后相差1-2日。
例如,雨水节气的交节时间,每年都是在公历2月18-20日之间变动。
而节气对应的农历日期就不固定了,因为,农历12个月仅约354天,比太阳年(365天)短11天。若完全按月亮定年,季节会逐年错位,会出现在夏天过春节的情况。
因此,要插入闰月对齐太阳年,即农历通过“19年7闰”的规则,在特定年份增加一个闰月,使全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年。所以,节气的农历日期因闰月调整而波动。
这样一来,节气可能会出现在一个农历月的上旬(月头)、中旬(月中)和下旬(月尾)里。




今年的雨水就落在了公历2月18日,农历正月廿一这天,是民间说法中的在“月尾”。
老话说“雨水在头,六月桑拿;雨水在尾,六月穿棉。”意思是说,如果雨水节气出现在正月上旬(月头)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农历六月份时天气会非常炎热,有利于作物生长。如果,雨水节气出现在正月下旬(下旬)里,则预示到了农历六月时,天气会比较凉爽,对作物生长不利。
今年的雨水是在“月尾”,按上面农谚中的说法,今年到了农历六月时,天气可能没有那么炎热,会相对凉爽一些。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古人总结的农谚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